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大鼠骶丛根性撕脱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骶丛撕脱伤模唰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选用20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不打开椎板,在神经孔外撕断右侧L<,4-6>神经根,左侧为对照侧.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情况,对受试大鼠进行受试鼠行为学运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并对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双侧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胫前肌刺激电位检测,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永踪,双侧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胫前肌称重及肌肉横截面行双侧对比研究,以评价造模效果.结果 (1)一般情况:19只大鼠存活,1只大鼠死亡,存活率为95.0%.实验大鼠BBB评分为(10.78±3.15)分,而正常大鼠为21分;(2)SEP检测:17只大鼠患肢未在双侧大脑皮层检测到SEP,造模成功率为89.5%;(3)HRP示踪:2只大鼠脊髓L4-6节段内可见阳性反应,17例阴性,造模成功率为89.5%;(4)双侧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胫前肌称重及肌肉横截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电镜检测撕脱侧肌肉出现萎缩、细胞核中间移位及出现肌卫星细胞等失神经支配征象.结论 通过大鼠椎管外撕脱L4-6造模,是建立大鼠骶丛撕脱伤模型的一种可而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身体多处疼痛、畸形伴活动受限2 h送入当地医院,入院诊断:腹部脏器损伤,膀胱损伤,左股骨干骨折,左桡骨骨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大鼠单侧骶丛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元的退变规律.方法 选用体重200 ~ 250 g成年SD大鼠60只,建立单侧骶丛撕脱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2,4,6,8,10,12周取大鼠脊髓L4~6节段切片,行HE染色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TUNNEL染色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指数.结果 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2周(92.1±4.7)%,4周(83.6±3.7)%,6周(43.6±4.2)%,8周(32.1±3.5)%,10周(18.4±3.7)%,12周(12.1±3.3)%.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随着损伤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凋亡指数随着损伤时间延长逐渐升高,6周时升高比较明显.结论 大鼠骶丛撕脱损伤术后6周可作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的时间节点,神经修复术宜在此前完成.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4例采用后方Judet入路,2例采用前后方联合入路,1例喙突骨折与2例盂部前方骨折采用前方入路,2例肩峰骨折采用骨折处直接切开,2例盂部后方骨折采用后方肩胛骨外缘直接切开。16例伴有肩胛骨多处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1例喙突骨折及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2例肩峰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钢丝环扎,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21例获得随访,时间9~5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体格检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浅表感染1例,外展>90°时轻微疼痛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肩胛骨骨折,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