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80篇 |
免费 | 424篇 |
国内免费 | 3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85篇 |
妇产科学 | 44篇 |
基础医学 | 251篇 |
口腔科学 | 250篇 |
临床医学 | 1197篇 |
内科学 | 444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150篇 |
特种医学 | 341篇 |
外科学 | 677篇 |
综合类 | 2053篇 |
预防医学 | 638篇 |
眼科学 | 56篇 |
药学 | 776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850篇 |
肿瘤学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324篇 |
2012年 | 378篇 |
2011年 | 397篇 |
2010年 | 372篇 |
2009年 | 391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374篇 |
2004年 | 311篇 |
2003年 | 290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222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11.
老年人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探讨ERCP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中心进行ERCP操作的患者301例,按年龄分组,其中≥70岁的患者(老年组)102例,〈70岁的患者(年轻组)199例。记录患者ASA分级、基础疾病、ERCP操作以及并发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例患者进行了313次ERCP操作。老年组患者ASA分级比年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临床症状中黄疸和胆道感染占30.4%.年轻组患者非特异症状占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生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操作成功率为96.7%(96.1%vs97.0%),取石成功率94.6%(94.8%vs94.4%),结石取尽率94.9%(94.5%vs95.1%).41例患者采用了预切开术(12.7%vs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诊断(56.9%vs54.3%),恶性肿瘤(20.6%)和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37.3%)多见于老年患者。并发症14例,老年组5例(4.9%),年轻组9例(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进行ERCP操作能够取得和年轻人一样的疗效.尽管老年人ASA分级较高,但ERCP并发症并不高于年轻人。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比较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TAPP)术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TEP)术在不同的操作空间充入CO2气体时对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以论证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本中心将收治的腹股沟疝病人随机分成两组:20例采用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TAPP组),20例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TEP组).按不同的操作空间充入CO2气体,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病理生理指标.结果:TAPP组和TEP组病人存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疝类型、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分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TEP组病人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上升,呼气末CO:分压值上升,pH值下降,PaCO2和HCO3值上升,术后5 min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加大.拔管后各指标迅速趋于恢复术前水平,但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TEP组的组间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在各个时间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和TEP手术均对病人的呼吸、循环产生一定影响,出现CO2蓄积、酸中毒、血压上升及心率减慢等表现.通过合理调节,可以将这些指标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两种手术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3.
复合法诱发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AA)复合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验证其在炎性肠病(IBD)发病及治疗机制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昆明种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硫氮磺胺吡啶(SASP)及中药灌肠治疗4组,肠道积分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DAPI染色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 CD29~ T细胞及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3~ 、CD4~ T细胞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免疫型小鼠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肠道病理学损伤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重;特别是模型组CD4~ CD29~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而CD3~ 、CD4~ 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经SASP和中药灌肠治疗后,肠道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且CD3~ 、CD4~ T细胞亚群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DNCB AA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可成功用于炎性肠病发病及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4.
弱精子症患者精子线粒体MTCYB、MTATP6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子线粒体MTCYB、MTATP6基因突变与弱精子症的关系。方法:提取80例成年男性弱精子症和20例活力正常者的精子mtDNA,设计PCR引物并扩增MTCYB、MTATP6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在80例弱精子症样本中有60例同时扩增出MTCYB、MTATP6片段,16例仅扩增出MTATP6片段,4例仅扩增出MTCYB片段。在20例精子活力正常的样本中均同时扩增出MTCYB、MTATP6片段。弱精子症样本中MTCYB和MTATP6基因的缺失率分别为20%和5%。扩增片断的序列分析发现,在弱精子症样本中,MTATP6基因出现G8887A的点突变,突变率为20%,而MTCYB基因未见有规律的突变。精子活力正常的样本中MTCYB、MTATP6基因未检测到明显的点突变。结论:精子线粒体MTCYB和MTATP6的基因缺失以及MTATP6基因的G8887A突变可能影响成年男性的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稳定骨折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结果:120例中111例优良,或通过Ⅱ、Ⅲ期手术,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因感染、骨折复位不良,骨折不愈合;8例Ⅱ期截肢。结论:对于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以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术中良好的骨折复位、简单的内固定合并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有利于日后软组织的修复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6.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17.
DD3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定量表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DD3基因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1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7例非前列腺部位的肿瘤组织、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DD3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用ROC曲线对DD3 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27例非前列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DD3基因的表达。DD3在PCa组、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7.2×106、2.5×104、1.5×104拷贝/mg组织。PCa组较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DD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而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DD3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DD3 mRNA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37(95%CI:0.879~0.995)。当临界值为1.4×105拷贝/mg组织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拟然比(+LR)、阴性拟然比(-LR)分别为90.5%、85.0%、86.7%、76.0%、94.3%、6.03和0.11。结论:DD3 mRNA的表达仅限于前列腺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DD3 mRNA表达在PCa组织中显著升高,在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DD3 mRNA可作为PCa诊断的良好标志物,在PCa早期诊断、微转移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119.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 (7/137),χ^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于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3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4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虚证与性别、年龄、透析龄及Hb、ALB、Scr、Ca、P、PTH、CRP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440例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接近,阴阳两虚证患者最少;标实证中以瘀血证居多,其次是湿浊证及湿热证,热毒证及风动证较为少见。(2)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患者合并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者居多;肝肾阴虚患者合并湿热证者居多(P0.05);气阴两虚,阳阳两虚合并瘀血证者居多;风动证、热毒证仅见于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患者。结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MH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医虚型与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钙,C反应蛋白及Kt/V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透析龄、年龄、磷、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