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目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能原位固化形成骨矿物相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代骨材料,但因缺乏自然骨的孔隙结构,降解、成骨速度非常缓慢。为此研究发泡成孔的方法,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CHC,以加快其降解速度,提高成骨能力。方法:实验于1997-01/2000-11由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完成。合成CHC,调整配方,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完成组织相容性、理化特性、力学强度以及内部结构等相关检测。结果:通过改变CHC的组分,添加成孔剂,可以成功的制备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CHC。量化材料的组配成分,可调控其孔隙率和孔结构。系列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固化产物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与人骨矿物相类似;材料的孔隙率为36%,孔之间互相贯通;固化时间为13~15min,能满足临床应用;抗压强度为(5.6±2.2)MPa,与骨松质强度相当;细胞毒性检测,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多孔CHC可塑形性强,适合填充任何不规则形状的骨缺损,可用于非负重部位的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2.
背景: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已应用在骨缺损临床治疗中.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效果的特征.设计:配对设计、自身对照、验证性实验.单位:解放军骨科研究所和动物实验中心.对象:实验于2002-05/2003-01在解放军骨科研究所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10只,体质量20~22kg.方法:10只杂种犬肱骨近端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选择实验侧和对照侧.分别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和高温烧结羟基磷灰石陶瓷修复骨缺损.分别于术后5 d,4,8,12和16周处死动物,通过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其修复效果.主要观察指标:①两侧骨缺损处实体显微镜观察结果.②两侧骨缺损处X射线观察结果.③部分脱钙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④磨片Gimsa染色观察结果.结果:纳入犬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侧骨缺损处实体显微镜观察及X射线观察结果:实验侧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界面结合紧密,随植入时间延长界面逐渐模糊.对照侧羟基磷灰石始终与骨界面清晰.②部分脱钙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磨片Gimsa染色观察:实验侧8周时新骨长入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16周时二者互相交错整合成为一体,并且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中出现围绕新生血管形成的骨岛.对照侧羟基磷灰石始终保持完整,与骨界面清晰,在16周时羟基磷灰石表面有新生骨沉积.结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具有原位固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3.
目的检测β-磷酸三钙(β-TCP)/α-半水硫酸钙(α-CSH)复合人工骨的固化性能与力学强度。方法将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与蒸馏水按1g:0.1 mL、1g:0.2 mL、1g:0.3 mL、1g:0.4 mL、1g:0.5 mL的比例混合,测试其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压缩强度,并进行X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人工骨的固化时间均随着固化液比例的增加,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逐渐延长,固液比为1g:0.2 mL时初凝时间为(4.6±1.3)min,终凝时间为(13.1±2.9)min。复合人工骨的平均抗压强度固化1 d时达到7.86 MPa,较近单相β-TCP组升高约1倍,XRD检测固化后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只是α-CSH在固化过程中转化为二水硫酸钙(CSD),扫描电镜可见固化后粗大CSD颗粒形成短柱状结构覆盖在多孔状β-TCP表面。结论通过调整β-TCP/α-CSH的固液比可以调整其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量化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 PLC)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建立正常的腰骶椎(L1-S1)三维有限元模型(normal model, Nm),分别建立单纯融合模型(fusion model, Fm)、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 PLIFm)、切除上邻近节段PLC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LC resect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 PR&PLIFm),在相同的预载荷和力矩加载下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分析比较4组模型手术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正常有效的腰骶椎有限元模型及3种融合模型。3种融合模型均出现邻近节段ROM和椎间盘应力的不同程度增加,PLIFm和PR&PLI...  相似文献   
75.
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椎体后部形态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X线和CT三维重建观察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患者的椎体后部形态,探讨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的结构与分型。方法对89例先天性椎体形成障碍患者进行脊柱正侧位X线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椎体、椎弓根、椎板、关节突、横突和棘突的形态结构。结果89例患者共有184个椎体形成障碍畸形,其中104个半椎体畸形表现为脊柱侧后凸畸形+有单侧椎弓根、单侧关节突、单侧横突、单测或者双侧椎板.并且与临近椎板完全分节或者融合。47个楔形椎体表现为脊柱侧后凸畸形.有双侧不对称的椎弓根、关节突和完全分节的椎板。33个蝶形椎体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有双侧对称的椎弓根、关节突和独立的椎板。结论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畸形的分型和治疗应该同时考虑椎体后部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76.
单双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后1~8个月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 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 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2003年 12月~2004年 6月, 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 27例 (35个节段)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间隙的活动范围 (ROM, rangeofmotion), 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颈椎过伸、过屈位, 左、右侧屈位的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经过系统的物理检查, 并由医师进行JOA评分, 术后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效果的Odom评级。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经过 1 ~8个月 (平均 5. 2个月 ) 的随访。术后 27例患者均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 随访超过 3个月的 15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 9. 2 (7 ~12) 上升至术后平均 15. 5 (13~17)。Odom评级: 优 10例, 良 5例, 可 0例, 差 0例。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 5. 12°(4. 2~6. 5°); 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3. 18°(1. 5~4. 1°) 和 3. 28°(2. 2 ~4. 3°)。没有发现明显的颈椎生理弧度的丢失。结论: 单、双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维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 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7.
地震伤导致的脊柱骨折与平时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存在不同的特点[1],但目前文献对地震所致脊柱骨折的分型、评分和治疗报道较少.2008年5月12日14时5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解放军总医院派遣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分队共收治6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均根据胸腰椎损伤分类与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TLICS)系统来分类并选择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探讨TLICS在地震伤致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下雌、雄性大鼠影像学参数预测骨折风险相关性及性别差异的原因。方法 3月龄雌、雄性SD大鼠40只,按性别及是否失重随机分为4组,4周后,双能X线检测L4椎体、股骨BMD,Micro-CT分析骨小梁结构,生物力学测试力学强度。结果失重4周后,雌性组子宫重量降低47.3%,雄性组精囊重量降低39.5%。失重试验组BMD显著下降,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显著增加;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压缩压力(MPa)、抗弯曲载荷(N)较对照组显著下降。BMD、BV/TV、Tb.Th、Tb.N、Tb.Sp与最大力学强度Fmax相关性系数r,雄性组为0.985、0.995、0.948、0.957、-0.990,雌性组为0.908、0.899、0.873、0.852、-0.76。结论失重4周后,不同性别大鼠BMD明显降低,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是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丢失更严重原因之一。骨密度与失重后生物力学的相关性可综合有效地预测失重后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取健康新西兰种家兔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灌胃法,实验组给予烈性酒(含乙醇45%)10ml/kg·d,对照组给予10%的葡萄糖溶液10ml/kg·d。两组动物在实验第1、2、3、6月时分批处死,定期观察其血清学变化和肝脏、股骨头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果显示血清LPO、GGT、AST、ALT、TG和CHO升高,SOD活性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股骨头髓内脂肪细胞增殖肥大,空骨陷窝百分比升高,骨小梁变细、稀疏,面积分数降低,透射电镜下见股骨头软骨下骨细胞内出现异常增多的脂质沉积。结论:提示过量饮酒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寻找改进羟基磷灰石类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用固相法合成了多肽P19和P18,测定了P19与羟基磷灰石的结合特性,测定了P19对于成骨细胞附着的影响以及在P18与P19存在的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增殖特性,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附着在碳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carbonated phosphate cement,CPCC)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形态,并用DNA测量法测定了细胞在材料表面增殖特性.结果:P19铺板后能增强P18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多肽分子P19对于成骨细胞的作用与纤维连接蛋白类似,多肽和CPCC结合后仍然保持其各自的生物活性,吸附在材料表面的P19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经过P19多肽修饰的CPCC表面能够明显增加成骨细胞吸附的数量,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18和P19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合成的P19融合肽可以作为HA类骨损伤修复材料的生物活性添加成分以及种植体涂层的修饰,这一方法和技术在HA骨修复材料的改进以及种植体涂层修饰方面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