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6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蟾酥对豚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蟾酥对豚鼠心脏的急性毒性。方法豚鼠一次性ig给予蟾酥125和250 mg·kg-1,记录心电图并监测左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最大收缩压(Pmax),心率血压乘积(RPP)和心室最小舒张压(Pmin)。结果蟾酥使豚鼠心电图发生显著改变;与正常对照组P-R间期(27.8±5.1)ms相比,蟾酥125和250 mg·kg-1组显著延长,分别为44.5±7.2和(57.1±8.9)ms(P<0.01);蟾酥也引起心电图QRS时程增宽和心率加快;dp/dtmax,Pmax和RPP显著下降以及Pmin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地高辛300mg·kg-1相比,蟾酥组P-R间期,QRS时程,dp/dtmax,Pmax,RPP和Pmin无显著性差异,但心率显著增快(P<0.01)。结论蟾酥导致豚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2.
肠道细菌对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静  钱大玮  段金廒  尚尔鑫  郭建明  江曙 《中草药》2011,42(11):2335-2344
肠道细菌对中药成分的代谢研究是近年来关于中药成分体内吸收与代谢的研究热点之一。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肠道细菌对黄酮类、木脂素类、醌类、环烯醚萜类等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进展,为阐明肠道细菌与中药成分化学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肠道细菌代谢中药成分的共性规律与机制以及为中药新药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当归-红花药物组合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当归-红花药物组合的物质基础与效应的相关性,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中医方剂数据库归纳分析当归-红花配伍比例,并以此设计方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配比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味药材煎液中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绿原酸、香豆酸量的变化。采用凝血时间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药效指标评价当归-红花配伍的药理效应。结果获得应用频率前10位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HPLC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配伍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同等生药量的单味药相比,当归配伍红花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论当归配伍红花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材中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这与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玉屏风散醇提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玉屏风散醇提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用Sepax138X GP-C18 ODS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1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am,流速1 mL/min,柱温30℃,分析时间100 min.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所用色谱方法符合定性研究要求;标示出玉屏风散醇提部位38个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初步归属判断.结论:建立了玉屏风散醇提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为玉屏风散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为该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细胞上清中6种炎症介质花生四烯酸(AA),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G2(PGG2),前列腺素F2α(PGF2α),15-脱氧-δ-12,14-PGJ2(15d-PGJ2),5,15-过氧化氢二十碳四烯酸(5,15-Di HETE)的变化,探讨芫花酯甲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致炎、诱导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RAW264.7作为体外实验模型,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空白组及低、高质量浓度组芫花酯甲(0,1.62,6.48 mg·L-1)作用于RAW264.7细胞(5×104个/m L)48 h后细胞上清中6种炎症相关介质的相对含量变化,以探讨芫花酯甲的致炎机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A,PGF2α,PGG2,5,15-Di HETE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较,LTB4在高浓度芫花酯甲刺激时相对含量显著升高,但对于15d-PGJ2,高浓度的芫花酯甲刺激时相对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芫花酯甲增加了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症相关介质AA,5,15-Di HETE及促炎介质LTB4,PGG2,PGF2α水平,减低了抗炎介质15d-PGJ2的水平,提示芫花酯甲通过影响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的双重途径,发挥致炎和诱导平滑肌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56.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要求,基于江苏省中药资源分布区域的实际现状,从调查背景地域的生态变化情况、区域中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县域普查方案的调整制定以及普查技术规范的补充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宜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生、耐盐特色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技术,为我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为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山羊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Venusil ASB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建立了10个不同产地山羊角药材的共有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似度分析的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山羊角药材的鉴别和评价。  相似文献   
58.
采用GC-MS和UPLC-TQ-MS技术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薄荷药材中2种单萜类、4种酚酸类、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考察干燥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TOPSIS综合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为薄荷药材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干燥方法对薄荷醇、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绿原酸、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同温度下,热风干燥对活性成分的保留作用优于微波干燥与红外干燥;低温(40~45℃)干燥对活性成分总量的保留显著高于高温(60~70℃)干燥;微波杀青处理样品酚酸类化学成分总量显著高于未杀青样品,表现出一定的杀酶作用;TOPSIS评价结果显示,薄荷药材产地加工最适干燥方法为热风变温45~60℃干燥。该研究为薄荷药材产地适宜干燥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富含挥发油药材的产地加工共性技术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59.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目的是促进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的有效生产、合理利用和产业的提质增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药用生物资源可利用物质、潜在利用价值的发现技术和手段,有赖于中药资源类群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多途径、多层次、精细化利用和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从而实现其循环利用的资源化学研究和资源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该文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的研究思路,将围绕5个方面对中药资源化学与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途径及目标任务进行论述:立足于资源稀缺性原则,寻找发现或人工生产可替代性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资源;立足于资源多宜性原则,通过系统性和精细化开发利用,实现资源价值增值和价值补偿,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基于化害为利的资源化策略,研究揭示外来入侵生物资源的药用及多途径利用价值并加以有效利用,转化和丰富我国药物资源体系;基于化学成分结构修饰策略,发掘和提升中药资源性化学物质的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以期为提升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转变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0.
该文对四物汤类方——桃红四物汤治疗妇科血瘀证的临床应用概况、药理实验、物质基础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行归纳,并对该方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进行探讨,为方剂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