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331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67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具有正向血流的椎动脉中 ,根据其多普勒频谱波形的特征性改变 ,提示早期锁骨下动脉盗血。对 1914条椎动脉进行多普勒检查 ,其中出现收缩中、晚期血流速度瞬时骤降的 40条椎动脉作为病例组 ,对患侧上肢用血压计袖带诱发反应性充血 ,诱发前和诱发后即刻描记多普勒频谱 ,同时记录心电图。 5 2例正常椎动脉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有 10例在 6周之内进行了血管造影 ,用以评价血管狭窄的百分比。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多普勒频谱类型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述 40例异常椎动脉频谱的共同特点是收缩中期血流速度瞬时骤降 ,形成收缩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应用波强(WI)分析法探讨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血流平均波强(MWI)、收缩早期瞬时波强(W1)和收缩晚期瞬时波强(W2)在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24名.应用WI分析法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后右侧颈总动脉的W1、W2及颈总动脉血流参数,并计算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血流MWI.绘制W1、W2和MW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三者的检验效能. 结果与试验前相比,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W1均显著减低,MWI与W2显著增加(P<0.05).MWI、W1和W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731和0.698,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血流MWI可评价颈总动脉功能. 相似文献
43.
超声造影量化分析评价经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后原发性肝癌的残存血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EUS量化分析评价肝细胞癌(HCC)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后残存血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HCC患者共33个病灶进行TACE及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PEI)治疗;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CEUS,评价疗效;采用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软件检测治疗后残留灶内血流灌注信息。结果 CEUS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表明3个病灶治疗彻底,病灶直径均〈3 cm;30个残留灶增强时间和增强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前后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EUS时间-强度量化分析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量化分析不仅能够准确显示HCC经TACE/PEI治疗后的坏死范围,且有助于客观评价残留肿瘤的血供。 相似文献
44.
晚孕期彩超重复照射对胎鼠中枢神经P53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诊断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不同时限单次及重复照射对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P53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彩超照射孕16天SD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按照射次数分为单次照射和重复照射两大组,重复照射组为首次照射间隔48 h后,相同声场条件下再照射一次;以上两大组再按每次照射时限的不同各自划分为照射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及对照组.各组于既定时间照射后24 h取胎鼠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照射10 min时:单次照射组、重复照射组P5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超微结构亦未见明显异常.照射20 min、30 min时:单次照射组及重复照射组P53蛋白表达均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重复照射组与单次照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见神经元染色质浓缩边集、线粒体肿胀变性及神经元突起肿胀变性,重复照射30 min组表现最为明显且伴有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①晚孕期彩超照射SD大鼠子宫投影区超过20 min,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p53表达增加,超微结构出现改变;②相同照射时限内重复照射对胎鼠脑组织p53表达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明显高于单次照射.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实验性兔VX2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SVCO)时,上腔静脉(SV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VX2瘤组织悬液接种到SVC前壁前部的软组织内,建立SV-CO动物模型.对14只实验兔于接种后12天,每隔2天经右锁骨上窝切面超声检测SVC血流变化,测量相关指标,并与接种前的超声测值比较.结果随着肿瘤生长对SVC产生压迫,SVC受压和/或破坏,彩色多普勒显示SVC腔内逐渐出现五彩加速血流,至病变晚期血流信号反而减弱;频谱多普勒记录到病变早中期S波、D波血流速度分别为(78.25±14.97)cm/s、(59.68±13.16)cm/s,晚期各波速度分别为(33.71±15.90)cm/s、(33.55±20.03)cm/s.与晚期比较,在早中期SVC各波速度加快(P<0.001).结论兔SVCO时SVC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呈现典型狭窄图像,其多普勒图像特征与临床SV-CO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6.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及其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动脉粥样硬化(AS)高发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颈动脉(CA)、锁骨下动脉(SA)、腹主动脉(AbAO)、股动脉(FA)和髌总动脉(CIA)继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73%、63%、56%、54%和51%。AS斑块以单纯性斑块最常见,冠心病组FA、CIA和AbAO粥样硬化发生率及IM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而脑梗塞组CA粥样硬化发生率及IM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和P<0.01)。结论 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A、SA、AbAO、FA和CIA;FA、CIA和AbAO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显著正相关,而CA9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超声显像引导集束电极射频针治疗肝癌9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显像在引导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显像技术对90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穿刺引导,并实时监测射频治疗的全过程。结果 90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穿刺治疗,并发症少。结论 准确的超声引导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对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扩张 ,发病率较高 ,约 1.7~ 6 .7/ 10万人口 /年[1] 。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有 32 %~ 5 2 %为动脉瘤破裂引起 ,瘤体破裂出血后致死致残率很高。临床治疗时机不同 ,对于该病的治疗、预后和康复有很大的差别 ,而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目前多主张早期诊断及早期外科手术 ,因此 ,临床对于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准确性要求很高。现就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发展、优势和应用上的限制分别作出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决定是否进行手… 相似文献
49.
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在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超声显像引导肝癌射频治疗,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前后1周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病例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测。结果120例肝癌患者167个肿块术后瘤体缩小103个(61%),血流信号消失116个(79%),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降低(89.5±36.0cm/svs63.6±26.0cm/sP<0.01)。1月后对39例患者复查,31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例再次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不但能准确地引导肝癌射频治疗,而且对判断疗效及指导再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手段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 临床诊断为重度妊高征(PIH) 患者(均为先兆子痫) 32 例,正常妊娠(NP) 24 例,通过主动脉瓣环处内径及血流频谱计算心输出量及心指数;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指数;取受检者右中指动脉血流频谱,测量记录各种血流参数。结果 本组PIH 患者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高于正常NP 组(989.75 ±96.02dyn·s·cm-5/ m2 vs 667.37 ±76.05 dyn·s·cm-5/ m2 , P < 0.05) ;心指数与NP 组无显著差别(3.92 ±0.93L/ min/ m2 vs 4.00 ±0.60L/ min/ m2 , P > 0.05) 。PIH 患者血液动力学类型主要有:低排高阻型(占46.9 %) 、正常排高阻型(占15.6 %) 、高排低阻型(占12.5 %) 及高排高阻型(占9.4 %) ,此外还有正常阻力型。指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与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PIH 患者血液动力学模式复杂多样,总外周血管阻力较外周细小动脉阻力更能反映PIH 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