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用9只新鲜人体脚制作成分歧型脱位标本模型。解剖复位后分别采用钢丝环扎、二根克氏针、四根交叉克氏针和松质骨螺钉共四种方法做内固定并进行生物力学测验,发现各种内固定方法必须使第一、二、三跖遗传关节组成一个整体,使中足成为坚固的弓形钶防止足塌畸形氏针或松质内固定时,必须在第一跖跗关节稳定的基础上,经第一、二跖骨基底和第三楔骨交叉一克氏针或螺钉,使第二跖骨基底得两点固定。第一、二、三、四跖骨基底的横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联合用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初次行TKA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中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0.5 g;C组在术前0.5 h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且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5 g;D组在术前0.5 h和术后2 h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且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5 g。TKA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放置引流管并加闭3 h。观察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隐性出血量、Hb、HCT、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比较,依次是D组C组>B组>A组(P<0.05);4组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局部和静脉联合应用比氨甲环酸单独局部应用更能有效减少患者TKA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隐性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Hb、HCT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14.
自1995年1月起,我们对13例严重髋臼骨折并髋脱位的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髋臼骨折并髋脱位1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骨折10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3岁~52岁,致伤原因:车祸7例,砸伤3例,坠落2例,枪击伤1例,骨折脱位类型:后壁骨折伴股骨头后脱位8例,其中后壁粉碎性骨折5例,髋臼前后柱伴髋臼横形骨折1例,后柱伴横形骨折1例,髋臼粉粹性骨折1例,横形骨折1例,后5例均伴股骨头中心性脱位。骨折移位:小于1cm3例,1cm~2cm7例,超过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30例无伤口感染,无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端劈裂、断钉或退钉等并发症,均达骨性愈合。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1例,良17例,可2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坚强,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多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用闭合复位和外固定治疗。伸直型骨折常可在肘屈曲位保持骨折复位,但缺点有三:①不能获得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时,将增加骨片旋转和肘内翻畸形的危险;②不易获得足够的肘屈曲位固定,否则将影响患肢血循环;③有些不稳定骨折,尤其是屈曲型骨折较难用外固定保持复位。钢针经皮内固定法已较普遍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替代牵引和早期切开复位。最初系在肘内外两侧穿针,骨折固定最稳定,但有尺神经损伤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7年9月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治疗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0个月~3 a,术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开窗法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和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