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近年来,我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1998--2010年,国家发改委对药品实施了26次降价,但效果不太理想。及时了解国际药品平行进口政策,将有可能使药品平行进口成为降低药品价格的重要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平行进口的理论依据,然后介绍了欧盟国家药品平行进口的相关规则以及部分欧盟国家药品平行进口的实施情况,进而对药品平行进口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认为欧盟国家的药品平行进口政策有效平衡了欧盟内部药品的价格。然而,实施药品平行进口,我国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平行进口的法律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严格遵守药品知识产权以及完善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补偿措施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国内1999年至2012年报道的74例TO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TO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组织病理结果、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TO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男性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胸片一般无提示意义;CT对本病具有初步诊断的作用;支气管镜下表现则是临床诊断TO的"金标准",镜下可见气管、支气管前侧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突向管腔,无蒂,后壁(膜部)通常不受累,管腔变窄或不规则;组织病理活检可见支气管黏膜下存在软骨和骨组织。TO的临床治疗一般以抗感染、止咳、解痉、平喘、促进分泌物引流等对症处理为主,少数导致气道重度狭窄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TO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胸部CT表现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纤维支气管镜下特征性改变结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可确诊,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医改3年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进行回顾性评价。方法:对18个省份共9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监测与比较。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2009.2011年监测机构平均门急诊人次逐年上升,分别为4312.08人/月、5028.66人/月和5378.70人/月;2009—2011年监测机构平均门急诊次均费用逐年下降,分别为110.17元、86.40元和84.62元;合理用药情况改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抗菌药使用比例分别为50.80%和49.12%,抗菌药使用种类分别为0.58种和0.57种,抗菌药注射液使用比例分别为536%和3.49%,但激素使用比例上升,分别为8.33%和9.17%,抗菌药联合使用比例上升,分别为6.75%和738%:医疗机构收入增加。结论: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启动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4.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体表画线、体表纹身、热塑体膜及真空垫4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总共17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实施不同体位固定技术,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对患者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的重复摆位误差进行测量计算。[结果]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4种体位固定技术中,体表画线组的摆位误差最大,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最小,在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上误差均小于其他三组,与体表画线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可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45.
目的调查ICU护士道德困境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413名ICU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中位数为47.00,道德困境频率条目得分中位数为1.18;道德困境强度条目得分中位数为1.14。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职称及ICU工作年限(调整R~2=0.393)。结论 ICU护士的道德困境处于轻度水平,其中年龄较大、职称较高及ICU工作年限较长者道德困境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注意疏导与心理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其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西咪替丁处理A549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情况,观察西咪替丁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经西咪替丁干预48 h后,A549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凋亡增加,且该抑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增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西咪替丁浓度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而Bax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西咪替丁预处理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二甲双胍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被用于Ⅱ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近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提示它可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人肺腺癌A549细胞48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PCR法检测p53、Bcl-2和Bax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经二甲双胍干预48h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增加。当二甲双胍浓度为0.5、2和8mmol/L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29±5)%、(68±3)%和(84.1±2.6)%。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中、高浓度(2、8mmol/L)二甲双胍可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中,药物作用48h后,8mmol/L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1±0.5)%,中、晚期凋亡率为(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mRNA表达均上调,且Bcl-2/Bax比值下调。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8.
揭示当前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行业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分析民航机场与教学医院在业务安全管理上的相通性,指出医院在安全管理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在阐述SMS的概念、核心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医院借鉴SMS成功经验在医疗安全管理目标、管理节点、管理方式、信息反馈和文化营造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对X射线全身照射的反应,为探索新型辐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 以吸收剂量为0、1、2、3、4、5 Gy X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在照射后4和24 h,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蛋白1a(Cdknla)、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a(Gadd45α)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B微核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率变化.结果 Cdknla基因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受到1~5 Gy照射后4和24 h,其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至4 Gy达到峰值,5 Gy后不再继续增加.Cdknla基因表达与照射剂量呈线性相关(r=0.946、0.975,P<0.05).Gadd45ct基因在1~5 Gy照后4和24 h,其相对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且照射后4 h的表达高于24 h(r=0.936、0.797,P<0.05).CB微核法中,在1~5 Gy X射线照射后4和24 h,各剂量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显著增多,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0.984,P<0.05).结论 辐射使Cdknla基因和Gadd45α基因表达上调,表现出较好的剂量线性关系,有可能成为研制新型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候选基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DNA damage response genes induced by radiation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and to explore the new biomarkers of radiation.Methods The huma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were irradiated to X-rays at different doses of 0,1,2,3,4,and 5 Gy.The quantitative real.time qPCR wag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l a gene(Cdknl a)and 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gene(Gadd45a)in lymphoeytes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respectively.The method of CB mieronucleu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ange of micronucleus ratio.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dknl a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a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 to 0-5 Gy.reached the peak at 4 Gy and began to decrease at 5 Gy,which showed a dose-dependent manner(r=0.946,0.975,P<0.05).Similarly,the expression of Gadd45α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 to 0-5 G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while the expression of Gadd45a at 4 h wag higher than that at 24 h(r=0.936,0.797,P<0.05).The ratio of micronuclei wa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 to 0-5 Gy(r=0.990,0.984,P<0.05).Conciusions Cdknl a and Gadd45α expression could be increaged significandy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 to 0-5 Gy,showing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which might be candidate for radiation biological dosimeter.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Jurkat细胞P21蛋白和ICR小鼠胸腺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4和24 hd'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2和24 h,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在0.5~4.0 Gy范围内均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t=-24.23~-3.96,P<0.05),6 Gy时均出现表达下降(t=-11.19、-14.50,P<0.05);与假照射组相比,在0~6.0 Gy照射后4和24 h,小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剂量增大逐渐增加(t=-29.96~8.80,P<0.05);并于6.0 Gy时达最高(t=-11.84~-3.42,P<0.05),仅胸腺细胞1 Gy照射后4 h除外(t=-3.42,P>0.05).结论 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P21 protein in Jurkat cell line and p21 gene in thymocytes and splenocytes of mice.Methods Flow cytometry (FCM)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P21 protein in Jurkat cells at 12 and 24 h after irradiation to 0,0.5,1.0,2.0,4.0,and 6.0 Gy.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21 gene in thymocytes and splenocytes of mice at4 and 24 h after irradiation to 0,0.5,1.0,2.0,4.0,and 6.0 Gy.Multi-stain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nucleus rates of Rct in bone marrow.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P21 protein were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during 0.5-4.0 Gy(t=-24.23--3.96,P<0.05),but decreased at 6.0 Gy at 12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t=-11.19,-14.50,P<0.05).The expressions of p2 1 gene in both thymocytes and splenocytes of mice were increased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the range of 0-6.0 Gy(including 6.0 Gy)(t=-29.96-8.80,P<0.05),and reached to the peak at 6.0 Gy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t=-11.84--3.42,P<0.05),except thymocytes at 4 h and 1.0 Gy post-irradiation(t=-3.42,P>0.05).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P21 protein and p21 gene could be increased by X-ray irradiation.which shows good dosedependent manners in certain range of d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