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再次移植致抗体生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再次移植导致抗体生成的机率.方法 自2002年4月~2006年12月共检测了肾移植前1810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其中输血200 mL以上患者509人,男性185人,女性324人;再移植患者136人,男性93人,女性43人.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Ⅰ),类、HLA-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结果 移植前输血患者509例,88例PRA阳性,占输血人数的17.28%,其中男性患者占4.32%,女性患者占12.97%.再次移植前患者136例,97例PRA阳性,占71.32%;其中男性患者占50%,女性患者占21.32%.肾移植术前输血患者PRA出现机率较高的抗HLA-Ⅰ类抗体有抗HLA-A1、A2、A3、A11和A24抗体;抗HLA-B13、1327、B60、B22、B51和B17.抗HLAII类抗体在输血患者中未能检测出较高反应抗体.再次移植前患者PRA出现机率较高的抗HLA-Ⅰ类抗体有抗HLA-A2、A11和A24抗体;抗HLA-B13、B5和B40.抗HLA-Ⅱ类抗体出现机率较高有抗HLA-DR1、4、7、8、15抗体.结论 再次移植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机率高于肾移植术前输血患者,而且产生的抗HLA强度和类型比输血患者更复杂,因此再次移植患者术后更易发生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女性尿毒症患者输血、妊娠和再次移植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关系,为肾移植手术的准备和预测移植肾排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检测154例女性尿毒症患者PRA,年龄21~68岁.结果 在154例女性尿毒症患者中,单纯输血的13例,PRA阳性患者有2例;单纯妊娠的55例,PRA阳性患者有6例;输血加妊娠的患者33例,PRA阳性患者有9例;再次移植患者53例,PRA阳性患者有29例.结论 单纯输血、单纯妊娠和输血加妊娠导致PRA生成的几率较低,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而再次移植患者与单纯输血、单纯妊娠和输血加妊娠之间PRA生成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4.
背景:目前众多实例和资料证实,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存在与否及该抗体的致敏程度对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移植后器官功能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排异情况,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8-09/2000-05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肾移植研究室完成。 对象: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633例患者,男348例,女285例,年龄16~67岁。 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 公司和德国Biotest公司淋巴细胞冷冻板,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一两个月内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临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591例,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6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占10.3%;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42例,移植后3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71.4%,1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阳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阴性患者427例,术后24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5.6%;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7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42.7%。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并发生排斥反应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12,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85,二者在P=0.01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群体反应抗体对预测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高;而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抗体阴性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45.
笔者以合谷、少府为主穴,随症选取配穴,施以泻法,治疗鼻衄、牙痛、口疮、口臭、癫狂、瘙痒等症多例,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6.
<正> 临床治疗面瘫多以面部经穴为主,笔者通过学习《内经》中“根结标本”理论,采用手足阳明和足厥阴三经根本部远端经穴为主,配以面部穴位,通过56例治疗观察,提高了疗效。这种治法鲜见报道,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32例,女24例;6~15岁6例,16~40岁36例,41~64岁4例;病程3~15天13例,16~30天28例,30天以上15例。治疗方法主穴:甲组合谷、太冲、足三里。乙组偏历、螯沟、丰隆、均取双穴。配穴:地仓透颊车;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巨髎透颧髎;丝竹空透太阳。均在患侧面部取穴。主穴两组交替使用,也可配合使用,配穴  相似文献   
47.
背景: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存在与否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率及肾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分析研究初次等待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因素。 方法:检测1 674例初次等待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根据患者肾移植前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将患者分单纯输血组(n=509):输血均为全血,输血量为200 mL以上;单纯妊娠组(n=397);输血+妊娠组(n=235);未输血未妊娠组(n=533)。 结果与结论:初次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患者单纯输血组88例,阳性率为17.29%(88/509);单纯妊娠组33例,阳性率8.31%(33/397);输血+妊娠组64例,阳性率27.23%(64/235)。结果提示,单纯妊娠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概率较低,其阳性率并不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次是输血的的影响,女性患者移植前输血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概率高于男性;既输血又妊娠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概率大于单纯输血或单纯妊娠患者;既未输血又未妊娠的患者一般不会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  相似文献   
48.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模式在肾移植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模式在肾移植配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71例肾移植患者HLA分型和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模式配型情况.结果 HLA-A、B、DR抗原0MM分别为6 47%、1 97%、3 94%,2MM为39 66%、65 26%、58.37%;而Res M-A、B、DR 0MM分别为30.80%、17.30%、14 35%,2MM错配为11 50%、29 25%、36 90%.根据HLA-A、B、DR6个抗原和Res M 6个抗原的比较,HLA-0MM、1MM、2MM、3MM、4MM、5MM、6MM分别为0.14%、0.56%、4.21%、15.89%、25 18%、34 60%、19 41%;而根据HAL-Res M配型则分别为1 97%、8 30%、20 96%、30 94%、22 08%、12 94%、2 81%.结论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模式是一种新的选择肾移植供-受者的配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rthopedic effects of a new method to treat skeletal crossbite in the early mixed dentition. Methods :Twenty cases (5.8-7. 5 years old ) with skeletal crossbite were treated by bonding the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the face mask protracting the upper jaw.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taken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Results: On average, in all 20 cases the maxilla was moved by 2.06 mm forwards the mandible was turned 2.45° downward and backwards the skeletal crossbites were corrected and the facial profiles were improved satisfactorily.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1.7 months on average. Conclusion: A good effect can be achieved by bonding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the face mask protracting the upper jaw to treat skeletal crossbite in the early mixed dentition, which will benefit the craniofac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50.
Ⅰ型糖尿病,或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对自身胰腺β细胞进行持续攻击,造成β细胞大量破坏,胰岛素分泌严重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