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背景: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存在与否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率及肾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分析研究初次等待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因素。方法:检测1674例初次等待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根据患者肾移植前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将患者分单纯输血组(n=509):输血均为全血,输血量为200mL以上;单纯妊娠组(n=397);输血+妊娠组(n=235);未输血未妊娠组(n=533)。结果与结论:初次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患者单纯输血组88例,阳性率为17.29%(88/509);单纯妊娠组33例,阳性率8.31%(33/397);输血+妊娠组64例,阳性率27.23%(64/235)。结果提示,单纯妊娠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概率较低,其阳性率并不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次是输血的的影响,女性患者移植前输血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概率高于男性;既输血又妊娠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概率大于单纯输血或单纯妊娠患者;既未输血又未妊娠的患者一般不会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4月肾移植前1034例患者,其中输血患者374例。采用美国Onelan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374例肾移植前输血的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238例。男性和女性PRA阳性率分别为11.76%(16/136)和20.59%(49/238)。结论输血是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患者抗体产生的概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PRA对再次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已手术的再次肾移植患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检测抗HLA抗体。近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可追踪到的5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观察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状态。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 5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中,37例患者抗HLA抗体阴性,其中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另3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8例患者抗HLA抗体阳性,其中5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PRA阳性和阴性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P0.05)。结论 PRA阳性是影响再次肾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
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转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前牙转矩的表达不仅会影响前牙的美观,也会影响后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转矩控制关乎患者正畸矫治后牙列的美观、功能及稳定.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矫治技术,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高分子材料制作实现更加美观和舒适化的治疗.近年,随着矫治器材料和矫治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其疗效一直是医师关注的焦点,其对转矩的控制也成为了医师研究的热点内容.故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前牙转矩控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26.
ITI~(R)种植体具有两种骨性结合面:一是钛浆喷涂(TPS)表面,另一种是最近采用的经喷砂、酸蚀处理(SLA)表面。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都表明,SLA表面可促进骨细胞分化和蛋白质生成,可形成大量的骨性结合,因此在骨结合的功能性试验中能产生很大的移动转矩值。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4.1mm直径 ITI攻纹型种值体植入6周后即进行修复的效果。这种短期愈合方法的适用对象必须是在种值部位具有足够骨量和较好骨质(Ⅰ~Ⅲ级)的患者。对于骨质较差(Ⅳ级)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 12 周后才可进行二次修复。本研究是由4个国家6个中心开展的为期5年的多中心联合试验。检测指标主要有两大项:一是用 35 Ncm的力安入基桩,检测种植  相似文献   
27.
HLA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LA配型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262例尸体肾移植受者按HLA配型的误配率(MM)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术后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 当MM〉3时,若接受的器官HLA抗原/基因为可接受性,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6.4%;若供体器官HLA抗原/基因具免疫原性,则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1%,两者比较,P〈0.05。结论 供受者间HLA配型越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频率的关系。方法对具有HLA分型的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107例患者进行HLA抗原频率分析。107例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分为4组,肾盂输尿管癌组,42例;膀胱肿瘤组,19例;其他泌尿系肿瘤组,14例;其他非泌尿系肿瘤组,32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1131例。结果在10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中,泌尿系统肿瘤75例,占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70.09%(75/107)。肾盂输尿管恶性肿瘤组HLA-A30、其他泌尿恶性肿瘤组的HLA-A32抗原频率与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泌尿系肿瘤组中 HLA-B62与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LA- DR 抗原频率中,未发现与 HLA 相关的 HLA-DR 抗原,HLA-DR1在膀胱癌和其他泌尿癌中均未出现, HLA-DR17、DR10在肾盂癌和其他泌尿系癌中均未出现。在HLA-DQ抗原频率中,膀胱癌组HLA-DQ9的抗原频率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些HLA抗原与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9.
刺血疗法是沿用已久较为古老的一种疗法。早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对此作了许多发展。它是以“菀陈则除之”的原则为依据,对由外感、内伤和跌扑损伤各种原因引起气血瘀滞,血脉不畅而造成局部或整体功能失调发生的疾病,有泻热开窍、活血化瘀、宣通血脉、行气通痹、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用。笔者常用之治疗内、外、儿、五官等科及神经系统一些疾患颇有好的疗效。现将运用方法及临床病例介绍于下。刺血疗法的临床运用,分为梅花针叩刺出血、穴位三棱针点刺出血和脉络三棱针深刺放血3种。一、梅花针叩刺出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移植前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频率、抗体类型,以此了解各个年龄段产生抗体的不同点,为临床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排斥提供参考.方法 肾移植术前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凡是年龄小于等于35岁为低龄组,大于等于36岁小于50岁为中年组、大于等于50岁者为高龄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采用ELISA筛选HLA 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 肾移植术前高、中、低龄组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18.18%、23.00%和6.19%,经χ~2检验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青年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5.59%和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年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21.30%和2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高龄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11.3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肾移植术前患者无论在青年组还是在高、中年龄组,抗HLA抗体主要以抗HLA Ⅰ类抗体和HLA Ⅰ+Ⅱ抗体为主.结论 肾移植术前高、中、低龄患者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移植术前患者抗HLA抗体主要以抗HLA Ⅰ类抗体和HLA Ⅰ+Ⅱ抗体为主,有移植史的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生成的频率高于移植术前曾输血和妊娠的妇女.女性患者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高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