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血管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血管内皮主细胞(EPC)与血管生长因子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协同转染移植方法,探索一种安全、有效及适用范围广泛的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用18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制成动物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组(A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组(B组)和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组(C组)。观察术后缺血肢体肌肉血管再生及缺血表现。结果: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组术后无肢体坏死,各项血管再生指标明显好于单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和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组。结论: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新抗艾滋病病毒治疗(ART)策略下不同感染时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ART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ART策略下促进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市6个区对尚未参与ART的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HIV相关健康状况、ART相关认知(基于健康信念模型)、抑郁及焦虑情况信息,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9例HIV感染者中≤1个月250例(56.9%),1~12个月组72例(16.4%),12个月组117例(26.7%)。有315例(71.8%)愿意立即接受ART,感染时长在≤1个月、1~12个月和12个月3个亚组的HIV感染者中,分别有208例(83.2%)、51例(70.8%)和56例(47.9%)愿意立即接受AR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时长≤1个月组中,感知障碍[比值比(OR)=0.91,95%可信区间(CI)=0.83~0.99]、自我效能(OR=1.28,95%CI=1.14~1.43)与有轻/中度焦虑者(OR=4.41,95%CI=1.90~10.27)会影响ART接受意愿;感染时长1~12个月组中,感知严重性(OR=1.49,95%CI=1.13~1.97)和自我效能(OR=1.38,95%CI=1.13~1.69)会影响ART接受意愿;感染时长12个月组中,自我效能(OR=1.41,95%CI=1.23~1.61)会影响ART接受意愿。结论不同感染时长的HIV感染者ART的接受意愿不同,且ART相关认知对HIV感染者的接受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促进治疗行为中需要对不同感染时长的HIV感染者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侧重干预感染时长较长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为了解女大学生的乳房健康关注程度和乳房自我检查(BSE)认知与执行以及对乳房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随机抽取17~24岁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本科女大学生各500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原始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处理.结果 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乳房健康的91.46%,知道BSE的91.67%,行BSE的56.50%,自查出异常的33.81%,渴望了解乳房健康知识的97.76%;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乳房健康的81.07%,知道BSE的66.87%,行BSE的25.31%,自查出异常的21.14%,渴望了解乳房健康知识的96.09%.经X2检验,两专业学生对BSE的知晓率、执行率和发现异常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房健康关注度和BSE的知晓率均较高,前者对BSE的认知和执行率及发现异常率明显较后者高,但对BSE认知浅薄,对其进行BSE相关知识的教育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的HIV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学生HIV检测认知水平和行动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其HIV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1 864名中职学生平均年龄为(16.27±1.20)岁,男女比为1∶2.43;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90%(986/1 864);报告性行为发生率为5.63%(105/1 864);有性行为的学生HIV检测率为14.29%(15/105),73.28%(1 366人)的学生愿意在危险性行为后进行HIV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OR=0.661)、艾滋病知晓情况(OR=0.445)、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OR=1.591)、是否听过HIV检测(OR=0.446)、是否接受过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OR=0.538、0.648)是影响中职学生HIV检测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HIV...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为精准实施青年学生性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3-4月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测试期间的青年学生使用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性健康知信行的自我分类和系统分类结果差异划分为3组,包括分类一致组、自我分类偏低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少、性态度更传统、性经历更少)和自我分类偏高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多、性态度更开放、性经历更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性健康相关问题求助意愿差异。结果 2 0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19.2±1.1)岁,女性占54.7%(1 099/2 009),大专及以上者占98.4%(1 976/2 009)。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一致、偏低和偏高者分别占49.0%(984/2 009)、10.9%(219/2 009)和40.1%(806/2 009)。与分类一致者相比,自我分类偏低青年学生的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接受意愿更低(aOR=0.65,95%CI:0.43~0.99),自我分类偏高青年学生的性相关疾病求助意愿更低(aOR=0.76,95%CI:0.59~0.98)。结论 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会降低青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求助意愿,尤其自我分类偏低会使青年学生低估HIV感染风险,接受咨询检测意愿下降,引起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加速扩散。在性健康教育中需加强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群体自我评估能力、客观感知和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26.
鼻内窥镜手术是通过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和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达到恢复病变鼻窦正常功能的目的,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黏膜。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内涵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鼻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掌握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探索HFRS的季节性趋势。结果 广州市2017—2022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569例,年均发病率为0.52/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集中趋势M=0.38,病例报告主要在1—6月。各区均有HFRS病例报告,以海珠区(175例,30.76%)、白云区(95例,16.70%)和番禺区(83例,14.59%)较多。发病男女性别比为2.77∶1,年龄分布以30岁组(25.31%)和40岁组(22.85%)中青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人员(31.99%)为主。结论 广州市2017—2022年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特定人群发病风险有所增加,应继续强化重点人群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外来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向该人群采取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商业区及公园采用街头随机拦截的方式,对外来工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153份,其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8.37%;认为自己通过性途径感染的可能性高的占46.7%;在生活中接触到艾滋病病人非常害怕的占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OR=2.79,95%CI:4.44~11.49;大专及以上:OR=7.14,95%CI:2.14~3.64)和外出打工年限(OR=1.29,95%CI:1.01~1.66)。[结论]目前城市外来工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仍然很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文化程度低及外出打工年限不长(﹤2年)的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9.
蚊虫驱避剂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是疟疾等烈性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控制蚊虫的摄食行为和虫媒疾病的传播,不断开发出化学合成和植物源的驱避剂,但由于驱避剂安全性、广谱性和高效性有待提高,经典的驱避剂面临挑战;随着对昆虫嗅觉系统研究的发展和驱避剂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的深入,近期发现嗅觉共受体激动剂VUAA1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驱避机制,以其相比经典驱避剂独特的优势,为昆虫驱避剂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成为蚊虫驱避剂研究领域新的热点.该文对驱避剂的发展和驱避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0.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68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用热敏灸和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总共治疗15次。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总积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热敏灸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改善,热敏灸组不稳、肿胀症状积分明显升高,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4.29%,常规针刺组为87.8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KO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