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说起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总是与他的中国新文学奠基之作《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联系起来,又与他的《我的父亲》[1]里所写到父亲的病死,以及与病与死有关的人和事、医疗过程等联系起来。鲁迅先生在后文中显然表述了对中医的不满,但我们不应该割裂地和静止地看待鲁迅,而应该研究他对中医认识的总过程。因为在鲁迅的后期对中医有很大的思想转变,他不仅注重收藏中医善本书籍,而巳也赞成对某些病痛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赴日本留学,初在仙台学医,后… 相似文献
82.
陈之才主任医师,1922年8月生,上海市嘉定方泰镇人。历任长宁区门诊部医师、长宁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光华医院副院长、天山中医医院首任院长等职。在光华医院的9年期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的临床医疗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3.
(接上期) 辉煌时期(大约于民国后期至建国后) 1.突破家门,发扬光大 建国以后,张氏医学仍在延续和发展,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第十一代和第十二代传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先后放弃私人诊所,走出家门,到公立医院、市卫生部门、中医学院、部队等不同的工作岗位,继续为中医事业发奋努力.张氏医学不再闭门自守,而是将家族的医学经验以论文形式参与到社会学术交流中去. 相似文献
84.
五、养生的道理就是讲做人的道理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精神心理因素,治病首先要治心,养生也首先要从养心做起,就是要从如何做人开始。养心就是注重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品德的修养。从做人而言,就是养正气,养成浩然之气,“养得一身浩然气,春光布体日星悬。”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或减轻的契机,也和精神因素关系甚大。所以,要求心存仁爱,与人为善。做人道理其实就是养生道理。裘教授非常推崇儒家做人的道理,他说做人做得好就能心里和顺,健康长寿,心存仁爱,与人为善,仁者寿,寿命就相对延长。处处有仁爱之心,处处行仁爱之举,处处有普济众生的思想、有帮助人的思想,助人为乐,这种思想就是仁心,有仁爱的人心里就平和。《内经》有句话:“故主(心)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身体健康,首先要有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5.
曾兆麟,1924年10月生,江西吉水县人,今年虚龄82岁。西医出身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生理教研室、中医实验研究室主任及基础部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组委员,上海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一生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而科研课题又以探讨和验证中医理论肾与耳的关系为主,他以第一完成者获得科研成果奖有多项:1980年获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989年及199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此外,他参与编撰的大型著作有《神经科学原理》、《耳科学》、《人体生理学》、《听觉生理学》等多部,并写出80多篇学术论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86.
奋斗风雨路,探索五十春新中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卫生部设置中医顾问.从上海名医中选拔聘任了秦伯未、章次公.巧的是这两位都是周康同时期拜师的老师. 相似文献
87.
88.
上海曙光医院徐小洲主任医师是一位儿科名老中医,鲐背之年仍动作敏捷,毫无龙钟老态。徐老说,近年还在专家门诊为小病人服务,每听到病儿恢复健康后称他一声"公公",他心里比吃了蜜 相似文献
89.
宋江被刺配江州,结识了以捕鱼为业、当牙行的张顺。这既是好事,得享口腹之利,但又是坏事,要不是张顺馈赠鲜鱼,他何至于因吃不洁之鱼而致病,又何至于出门散心因醉酒而题反诗,走上官逼民反 相似文献
90.
吴式枢教授,1918年2月22日出生。今年虚龄90岁。194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留校任教。先后辗转调任于黄浦区浦东中心医院、上海市传染病院和上海市(高桥)第七人民医院。1972年,出任上海市中医研究所中医理论研究室主任。1951年编著出版《实用临床检验手册》,1959年与人合著《传染病手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