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6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著名伤骨科专家李国衡教授,1924年生,今年81岁,满头银发纹丝不乱,容光焕发,脸色红润,腰板挺直,尚能做提腿劈叉等动作。虽然10多年前发现患有糖尿病,但至今没有通常糖尿病人的视力减退,甚至可称视力尚佳,能不戴眼镜看报、读书、写字。今年春节用热水袋取暖,不慎右足跟被烫伤起泡,只治疗4周即平复如初,没有糖尿病人通常伤口难以愈合的症状。早在1987年,他突然发现大便隐血,经直肠镜检查,于肛门至直肠10厘米处发现肿瘤。当即手术切除,并经肿瘤医  相似文献   
22.
“九十流光江海上,暮年犹渡重洋。杏花谢后菊花黄,归来时正好,故土腊梅香。记得燕庐风雨夜,春申不似潇湘,痛将劲翮换肠。历经霜露冷,松鹤自高翔。” 上述是同道李鼎教授于2001年届朱汝功教授九十华诞之期所赠送的《临江仙》贺寿词,以比喻手法概括记述了  相似文献   
23.
邵长荣,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慈溪人,1925年8月生,今年虚龄82岁,全国第二批500位名老中医之一,自1951年从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疗系毕业,复于1956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首届西学中医研究班深造,至今已经行医执教五十余年。他创制了系列抗痨中成药“芩部丹”等。他研制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系列中成药。其中“芩部丹”获全国科技成果奖,有的内容已编入大学本科的教材中。他曾经多。次获上海市中医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工作者奖、全国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贡献奖等。他长期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8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专业书籍15部。仅2003年和2004年两年间,他亲自主编和执编《邵长荣学术经验撷英》等四部著作,70多万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4.
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刘树农今年九十一岁,早年即以其精湛的医术、渊博的才艺赢得了病家的爱戴,学生的尊敬和朋辈的推崇。如果说精湛的医技源出于正确的学术思想,那么刘老先生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呢?他的学术思想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记者  相似文献   
25.
上海名中医张云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鹏,1930年10月生,1986年被评为主任医师,后被确认为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指导专家,首届上海市名中医。担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南通朱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名誉董事暨专家委员。还担任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校教师和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
<正>本刊封面右图案分三部分,上为双风呈祥,中为神农教民农事,下为扁鹊行医。我国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鼻祖神农氏、扁鹊,足冠群医,垂范千秋,故以汉代画像石形式模写之。 据《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白之草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P,由此医方兴}o’神农氏教民农桑、尝百草虽不必实有其人其事,但我们祖先很早从事农业生产,从中获取井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则藉此可证。有此早本刊封面右图案分三部分,上为双风呈祥,中为神农教民农事,下为扁鹊行医。我国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鼻祖神农氏、扁鹊,足冠群医,垂范千秋,故以汉代画像石形式模写之。 据《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白之草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P,由此医方兴}o’神农氏教民农桑、尝百草虽不必实有其人其事,但我们祖先很早从事农业生产,从中获取井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则藉此可证。有此早  相似文献   
27.
人生三十而立,而立之年是人生由稚气进入了成熟,标志着成熟和稳健,既能独立思考,又有独立见解,有主见,有胆识,有魄力,不因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转移方向和目标。这是人生的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医药文化》杂志经过30年的努力打拼,由一本32开本的季刊转型发展为一本16开的双月刊,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个全新的提升。我与《中医药文化》杂志接触亲密,亲眼见证了这一发展。  相似文献   
28.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羡明,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兼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会主任、主编,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9.
余瀛鳌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同时又是享誉京城的临床大家。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博士后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0.
1923年出生于中医儿科世家,今年86岁,父亲徐丽洲、兄长徐小洲都是著名中医儿科,而他异趣,乃是著名针灸家陆瘦燕的高足。有着出神入化的针灸技术和高尚的医风医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