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6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四川眉山优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苏氏一门父子兄弟两代文豪,尤其苏轼与苏辙兄弟两人不仅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和成就,在政绩上为民造福有建树,而且在医药养生方面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后代养生研究者们认真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2.
三折肱辨     
  相似文献   
123.
阐述吴涵秋在举办医校和诊所时锐意改革之举及其令时人瞩目的医学成就,披露人所未知的近代中医史料。  相似文献   
124.
四川眉山优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苏氏一门父子兄弟两代文豪,尤其苏轼与苏辙兄弟两人不仅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和成就,在政绩上为民造福有建树,而且在医药养生方面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后人认真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5.
笔者参加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上海近代中医学术流派特色关于丁氏流派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 ,发现丁氏门人有王依仁与王一仁两个名字 ,连同采访中知道的“王亦仁”者 ,始知近现代中医史上有这姓名相近仅一字之异的三人。这引起笔者的兴趣。  三者果然存在诸多共同之处 ,如都是以中医为职业 ,都是由外籍或曾经一度或长期在上海居留 ;特别是王依仁与王一仁 ,都是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学生 ,都曾师从名医丁甘仁 ,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后来在阅读《上海中国医学院院史》时发现 ,有人竟然把王依仁与王一二混为一谈。载说王一仁原名晋弟 ,从丁甘…  相似文献   
126.
楼绍来 《科学养生》2009,(12):17-17
叶景华主任,1929年1月生,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擅长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尿路感染、急性肾炎等肾系疾病。  相似文献   
127.
建国以后,张氏医学仍在延续和发展,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第十一代和第十二代传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先后放弃私人诊所,走出家门,到公立医院、市卫生部门、中医学院、部队等不同的工作岗位,继续为中医事业发奋努力。张氏医学不再闭门自守,而是将家族的医学经验以论文形式参与到社会学术交流中去。如张骧孙撰《湿温症与温热伏暑的鉴别和治疗》、张龙孙撰《怀念祖父张骧云》、  相似文献   
128.
徐蔚霖,江苏吴县人。6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治病救人,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弘扬、创新尽心竭力。解放前曾任惠利医院院长,解放后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任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29.
陈湘君教授与刘嘉湘教授是上海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的同窗。由于执著于共同的事业而互生爱意、喜结连理者并不少见,但是如刘、陈先同学后夫妇,并因为在共同的中医药事业中和在相互激励中分别在各自领域内——肿瘤和风湿病方面取得杰出成绩,而双双赢得广泛的知名度,同时入选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及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的夫妇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0.
曹仁发主任在全国和上海推拿学界享有盛誉和学术地位,他参与推拿学术团体的成立,主持和参与编写的《中医推拿学》等多种著作。他还有多种推拿学专著。推拿学会和推拿学校的成立,推拿教材的编写,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