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7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82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372篇 |
内科学 | 116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94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172篇 |
综合类 | 716篇 |
预防医学 | 209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16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96篇 |
肿瘤学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目的探讨应用欣可聆(HA)术前内皮覆盖及术后病灶隔离在控制妇产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为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于妇产科进行盆腔手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A术前内皮覆盖及术后病灶隔离,然后将两组中不同手术者感染发生率及不同类型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70例患者中共发生5例感染,感染率为7.14%,观察组70例患者中共发生1例感染,感染率为1.43%;观察组中不同手术类型患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部位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术前内皮覆盖及术后病灶隔离在控制妇产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在不同术式中及不同类型感染中的控制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仪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检测仪及UniCAP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53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533例患者中,生物共振法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71%,血清sIgE检测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43%。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组比较:除豚草和鱼类外,余5类/组过敏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共振检测与血清sIgE检测的符合率在47%~83%之间,其中尘螨、花生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2%和47%,其他过敏原的符合率均在69%以上。结论生物共振与血清sIgE检测过敏原具有一定的符合性,蒿草、豚草、尘螨是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945.
946.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FOLFOX4)与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TOMOX)两种方案作为晚期结直肠癌(CRC)一线化疗药物的疗效。方法将183例没有接受过化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OMOX组(92例)或FOLFOX4组(91例)。化疗持续到病程终止或患者无法耐受药物毒性为止,药物有效率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TOMOX组和FOLFOX4组有效率(45.6%和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总体存活期(15.6个月和17.2个月,P=0.475),无进展生存期(7.7个月和8.7个月,P=0.292)、反应时间(6.4个月和7.6个月,P=0.3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OLFOX4组较TOMOX组更常见3~4级血液学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4.1%与5.4%,P<0.001)、白细胞减少(7.7%与1.1%,P=0.028)、血小板减少(6.6%与1.1%,P=0.064)]。 TOMOX 组肝脏病变(25.0%与14.3%)和体质下降(19.6%与11.0%)发生率较FOLFOX4组更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OMOX和FOLFOX4治疗CRC临床疗效相近,但毒性反应不同。 TOMOX疗法使用中更为便利,可以作为氟尿嘧啶的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947.
相关研究发现,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共有十四种。这些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保证人体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避免相关疾病的出现。通过中药来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研究中药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其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8.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性意识逐渐萌生,伴随性发育自然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此时如果不给予正确和适时的引导与教育,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在外界 相似文献
949.
楼正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3333-3334
目的 了解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学送检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8年1-12月入住胸外科的113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评判.结果 1133例胸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次,医院感染率5.74%,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院外和院内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340份,阳性标本数75份,阳性率为22.06%;痰液阳性标本59份,阳性率为38.31%;共分离出病原菌97株,检出前3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0.62%、18.56%、16.49%;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均保持100.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100.00%耐药,对头孢替坦、厄他堵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 胸外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痰培养阳性率最高,检出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采取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胸外科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50.
浅谈温病治疗中的养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为病 ,本易损伤津液 ,若有治疗不当 ,更可劫阴耗液。而阴液存亡关系到疾病的转归、预后。吴瑭“热病未有不伤阴者 ,其耗之未尽则胜 ,尽则阳无所流恋 ,必脱而死亡”。故临证用药之际 ,须毋忘津液二字。今不揣浅陋 ,试谈养阴之法如下。1 邪盛津未伤 ,当先防之 温病常为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以及疫疠之气侵害人体所致 ,其邪性热属阳 ,最易伤津。风热之邪具有外散疏泄之特点 ,侵害人体首先犯及肺卫皮毛 ,发泄腠理 ,汗出伤津 ;暑热为害 ,性酷热 ,伤正气 ,耗阴液 ,阳邪燔炽于阳明 ,阳明之热蒸扰机体内外 ,迫津外泄 ,气伤液脱 ;湿热为病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