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脊柱侧凸矫正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为一严重并发症,观察不及时和处理不当,将造成急性胃扩张,不全性肠梗阻或肠梗阻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1991年4月至1993年4月开展脊柱侧凸矫正术23例,2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经过早期的严密观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将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例1 女,17岁,1992年10月24日在局麻加强化下行脊柱侧凸矫正(腰段明显)、植骨哈氏棒椎板下钢丝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6小时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自诉恶心,但未呕吐,查体发现轻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调查CRBSI发生的相关性、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CRBSI发病率为8.0‰;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38.4%);股动脉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及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离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5.6%),革兰阴性菌26株(41.3%);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患者年龄、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合并糖尿病与否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恶性血液病CRBSI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CRBSI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同时给予CRBSI危险因素评估后能更有效地预防CRBSI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内服复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中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内服复方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将文献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中药内服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 i386 3.3.0对数据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311首方,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白术、甘草、防风、黄芪、太子参、茯苓、陈皮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黄芪、白术、防风等核心药物组成的玉屏风散加减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黄芪-龙骨-牡蛎、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等中药配伍.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强关联规则、药物聚类的分析,可以揭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为了得到成都市集体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基本数据,进一步指导幼儿园科学调配膳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我们于1996年10~12月对部分幼儿园进行了一次膳食营养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6岁的集体儿童共计13835人,其中机关幼儿园9所,儿童4270人;教办幼儿园5所,儿童1525人;部队幼儿园3所,儿童1277人;街道幼儿园3所,儿童1059人;工厂幼儿园15所,儿童5704人。1.2 方法1.2.1 采用称重法(时间5天)和记帐法(时间20天)进行膳食调查。称重法、记帐法均采…  相似文献   
46.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对围产儿影响以及早产组围产儿死亡与体重的关系及死亡时间进行分析,以便为早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婴儿5977例,其中346例早产为病例组,同期非早产儿中随机抽取346例作为对照组。1.2 纳入标准: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的新生儿。排除标准:死胎、死产、计划生育流产不计在内。1.3 分析因素:孕妇年龄、胎次、血红蛋白、孕产史及妊娠高危因素(如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妊…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循环血T 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8 年6 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8 例HFMD 患儿,分析其治疗 前后细胞免疫功能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68 例HFMD 患儿作为观察 组,该院健康体检儿童25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单一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肠道病毒71(EV-71)构成比最 高(47.06%),其次为EV-71+CA16 的(14.71%)。观察组治疗前CD4+T、CD8+T、NK 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 平高于对照组(P <0.05)。重型HFMD 组治疗前CD4+T、CD8+T 水平低于普通型HFMD 组(P <0.05),而 NK 细胞水平高于普通型HFMD 组(P <0.05);重型HFMD 组IL-10、IL-17 及TNF-α 高于普通型HFMD 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 d 后CD4+T、CD8+T 及NK 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高(P <0.05),而治疗后IL- 10、IL-17 及TNF-α 水平较治疗前低(P <0.05)。结论 HFMD 发生机制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和相关 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相关,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评估及转归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挖掘壮医内服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的配伍规律,为壮医药的继承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壮医壮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内服方剂177首,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方药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177首壮医内服方,252味壮药,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壮药为鱼腥草、枇杷叶、土甘草、蜂蜜、不出林、百部、罗汉果、十大功劳等;符合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二联规则13条,三联规则7条,四联规则5条。结论:通过对药物频数、关联规则的分析,可揭示壮医壮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的组方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应用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I型干扰素受体(IFNAR)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5例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48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采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β干扰素受体(IFNAR-α、IFNAR-β)、辅助性T细胞17(IL-17A)和IL-17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CHB患者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在105例CHB患者中获得完全应答56例(53.3%),未获得完全应答4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获得完全应答与未获得完全应答患者血小板、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FNAR-α和IFNAR-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基线白细胞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HBs Ag、IP-10、IL-17A和、IL-17F水平分别为(5.6±1.7)×109/L、(108.6±9.5) U/L、(5.4±0.8) lg copies/ml、(4.6±0.9) lg IU/ml、(324.5±86.9) pg/ml、(3.2±0.6)平均荧光强度(MFI)、(3.1±0.5) MFI,与未应答组的(6.4±1.9)×109/L、(82.5±10.0)U/L、(6.1±0.9) lg copies/ml、(5.8±1.1) lg IU/ml、(381.4±79.6) pg/ml、(3.8±0.7) MFI、(3.6±0.7) MFI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HBs Ag、IP-10、IL-17A和IL-17F水平是影响α-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应答的因素(P0.05)。结论除常识性认识到的血清HBV DNA和HBs Ag水平外,本研究发现检测血清IP-10和Th-17水平有助于对CHB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反应的预测,或许能为临床做出治疗决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4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后外周血谷丙转氨酶(271.41±92.83)U/L、谷草转氨酶(291.51±85.72)U/L、总胆红素(178.13±40.13)umol/L、直接胆红素(97.38±27.66)umol/L、间接胆红素(80.76±18.89)umol/L、凝血酶原时间(15.20±1.80)s均较治疗前[分别为(374.94±127.10)umol/L,(361.67±112.89)umol/L,(453.13±69.22)umol/L,(252.65±46.32)umol/L,(200.48±35.98)umol/L,(26.17±2.62)s]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结论: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功能,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