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5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宽筋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筋藤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缬-酪)二肽(1)、环-(异亮-丙)二肽(2)、酪氨酸(3)、脯氨酸(4)、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5)、4,4′-dimethoxy-3′-hydroxy-7,9′:7,9′-diepoxylignan-3-O-D-glucopyranoside(6)、丁香脂素-4′-O-β-葡萄糖苷(7)、tinosinen(8)、tinosineside B(9)、槲皮素(10)、芦丁(11)、异鼠李素(12)。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寻找湖北道地药材中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以药材名为关键词,在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搜索湖北道地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下载相应化合物结构,以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为靶点,利用Sybyl软件中蛋白质预处理工具确定活性区域,应用Surflex-dock模块对小分子与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Total Score打分函数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分析结合最好的蛋白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力。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苍术苷A、厚朴木脂素C、异鼠李素是与SARS-CoV-2 3CL水解酶结合最强的3个化学成分,木兰苷B、3,4-O-二咖啡酰奎宁酸、木兰苷D是与ACE2结合最强的3个化学成分,与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得分接近,可能为中药苍术、厚朴和菊花抗SARS-CoV-2的潜在活性成分,化合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氢键、疏水作用力为主。结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药化学成分,为湖北道地药材抗击SARS-CoV-2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万青涂楚月熊慧张胜男梅之南 《药物分析杂志》2016,(6):1053-1058
目的:建立藏药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Fortis Xi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1.0%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A→28%A;15~30 min,28%A;30~40 min,28%A→55%A;40~55 min,55%A;55~60 min,55%A→9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Penduletin为内参物,分别建立Chrysosplenoside D、Pendulin、Chrysosplenoside B相对于Pendul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4种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二者结果的相对误差。结果:Chrysosplenoside D质量浓度在28.05~140.24μg·mL^(-1),Pendulin质量浓度在16.53~82.64μg·mL^(-1),Chrysosplenoside B质量浓度在48.08~240.40μg·mL^(-1),Penduletin质量浓度在32.53~162.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化学成分相对于Pendul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88、0.629、0.489;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RSD<3.0%);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一测多评法为民族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4.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5.
目的:优选傣药海芋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出物、有机酸、针晶含量为指标,对浸泡时间、切片厚度、用水量3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按10 mm厚度切片,10倍量水浸泡7 d,每日换水1次。结论:优选的工艺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新鲜人参样品干制(干燥/蒸制)和复水(煎煮)过程中水分状态与含量变化以及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优化中药干制/复水条件、科学判定过程终点提供技术支持,为探究中药鲜用/干用/制用差异提供新的科学视角。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样品水分随时间的迁移变化规律;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中人参皂苷类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水分与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蒸制180 min时鲜参炮制充分,此时水分饱和、人参皂苷类成分变化趋于稳定、总皂苷含量较高;鲜参和新蒸制红参在不同温度下干燥12.5 h时,40℃下均未干燥彻底,50℃下生晒参仍含有3.02%的水分、红参已达干燥终点,60℃下二者均达到干燥终点,且50℃下二者人参总皂苷含量均最高,综合结果表明50℃热风干燥工艺更优;复水(煎煮)过程中,60min饮片水分充分饱和且人参总皂苷含量较高,优于30 min和120 min,为较优煎煮条件;鲜参在蒸制/干燥/煎煮等过程中水分及人参总皂苷含量均低于鲜品,提示鲜用对保存和发挥中药初始药效物质基础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采用LF-NMR/MRI与HPLC技术,重点关注人参鲜品在干制(干制、炮制)与复水(煎煮)过程中的水分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为中药干制/复水终点判定与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阐释与探究中药鲜用/干用/制用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氯芬酸缓释片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氯芬酸缓释片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25:25:50,用1.0mol/L的NaOH高pH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以对羟基联苯为内标物,检测波长为275nm,结果:醋 芬酸在10.2-50.1u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45%,结论:本法可用于该片剂的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固体脂质纳米粒降低雷公藤内酯醇(T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TP—SLN)小鼠ig60d后,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TP—SLN对ALT,AST,SOD,GSH—Px,MDA的活性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中、高剂量(20,30μg/kg)的TP组则显著降低SOD和GSH—Px的活性,并能显著提高MDA,ALT和AST的含量。结论 TP—SLN能降低TP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40.
安吡昔康的合成及中间体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非甾体抗炎药安吡昔康的合成 ,总收率为 2 9 4% .应用参数设计技术对其中间体1 氯乙基氯甲酸酯和 1 氯乙基碳酸乙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收率分别达到 5 8 6 %和 82 1% ,均超过文献值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