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桡尺骨骨折不连接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5年~1995年共收治桡、尺骨骨折不连接20例。占同期收治前臂骨折226例的88%,取得了全部愈合的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6~57岁,平均306岁;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6例。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6例。发生部位:双侧均不连接9例,尺骨不连接8例,桡骨3例。发生于下段11例,中段7例,上段2例。明显以中下段为多。原始骨折的类型中以粉碎、斜行及横断为多,开放性骨折又占绝大部分(70%)。骨折不连接诊断标准为:桡尺骨骨折治疗后至少6个月以上无愈合迹象者。多数患者伴有局部疼痛和水肿。本组病例最短半年,最长… 相似文献
22.
下肢多关节病变的同期多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同期双髋关节或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下肢多关节病变畸形的经验。方法对6例严重晚期风湿性疾病并发下肢多关节畸形患者,在同次手术施行双侧髋关节置换4例,同侧髋膝关节置换2例。结果术后经6个月~3年的随诊,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7°恢复到148.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7.5°恢复到95°。全部病例均可独立或扶拐下地行走。结论下肢多关节病变的同期双髋或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的下肢多发畸形的治疗,具有省时、康复方便、见效快等优点。但难度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3.
24.
人工髓核置换术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报道人工髓核置换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 2月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术 40例 ,男 2 5例 ,女 1 5例 ,年龄 2 5~ 68岁 ,其中L4~ 53 0例 ,L5~S1 1 0例 ,全部采用单枚假体置入。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 2个月~ 1年 8个月 ,近期优良率 87.5 % ,出现明显腰痛 2例 ,假体脱位 3例 ,椎间隙感染 2例。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早期总体效果良好 ,但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在修复足跟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足跟部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15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瓣感觉良好,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四肢主要血管急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206例四肢主要血管急性损伤病例的诊治分析,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6例血管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血管吻合修复117例,静脉移植血管修复46例,单纯修补43例。结果 治愈185例,截肢13例,死亡8例,血管损伤在6h修复,肢体坏死占4.1%,超过12h修复,肢体坏死为21.3%。结论 四肢主要血管急性损伤应尽早手术修复。缺损超过2cm应作静脉移植修复,术后注意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肢体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创面组织细菌数量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和在清创术中使用聚维碘酮杀菌的效能。方法选取65例65处开放性骨折病例,伤口按Gustilo分类,在清创术前、术后以及清创过程中局部使用聚维碘酮杀菌后三个不同时段,在伤口能代表最污染处切取1·0cm×1·0cm×1·0cm组织块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按Cooney法进行细菌学定量分析,计算每克组织内细菌菌落生长个数(CFU)。结果(1)术后发生感染15处,总感染率23·1%,其中浅部感染8处,深部感染7处(10·8%);(2)清创前伤口细菌数量>104CFU/g者与细菌数<104CFU/g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清创术后两者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聚维碘酮使用前伤口细菌数>104CFU/g有41处,用药后降到29处。结论(1)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率随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2)清创术后创面细菌数量与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密度>104CFU/g时感染率明显增高;(3)清创术中局部使用聚维碘酮处理开放性骨折伤口,可减少伤口内细菌数量,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不能代替严格彻底的清创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下肢多发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病人2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2例,全部同期行骨折开放复位、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随访4个月-3年,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因合并平台骨折而影响膝关节屈曲外,其余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 同期交锁钉内固定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利于早期活动,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影响移植骨愈合的因素。方法:对33例因外伤、骨肿瘤、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引起的四肢大段骨缺损,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方法来修复,腓骨血管与受区血管作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髂骨骨块直接植骨方法。术后复查及随访6个月~4年6个月。结果:实验组13例中,除1例因慢性骨髓炎术后感染而失败外,其余12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12例,占92%。X线照片显示移植骨增粗变大,病人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劳动功能。对照组20例中,10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占5%;6~12个月又有7例愈合,该组总愈合率为85%;失败3例。结论:对于5cm以上的骨质缺损,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是理想的修复方法,良好的内固定和合适的外固定,在两骨端植入松质骨,防止感染等都有利于移植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