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刘祥东  梁琼麟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5,27(10):1128-1132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双参复方化学成分,同时应用均匀设计优化复方提取工艺.方法:按U6(6^2)均匀设计法提取双参复方,提取液经LC-ESI-MS/MS检测分析,通过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鉴定复方中化学成分,并用提取离子流色谱(EIC)选取各成分的峰面积进行均匀设计软件处理,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和提取时间.结果:从双参复方中鉴定出8种人参皂苷成分和6种丹参水溶性成分.当加入25倍水,煮沸35 min时,以上14种成分提取率最高,提取率均大于90%.结论:为双参复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2.
赵基源  梁琼麟  冉小蓉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6,28(12):1809-1812
1诊断代谢物组学概念和特点代谢物组学[1]是一种新兴的研究生物体系中代谢物组的技术和方法。这种全面的、高通量的分析技术用来分析生物提取物中复杂的代谢混合物。代谢物组学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代谢、植物代谢、毒理代谢等方面。尤其是在诊断代谢物组学方面,近几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疾病发生伴随着病人体内病理变化,使得代谢产物也随之发生某种相应的改变。诊断代谢物组学就是通过对这些由疾病诱导产生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对疾病组和正常组进行分类,帮助了解病变过程和机体内代谢途径,寻…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作为新学科萌芽的探讨,作者提出了层次化的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相应的技术,应用于中药方剂的研究,并以清开灵为例从三个层次阐述了化学物质组研究方法,介绍了中药方剂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的过程。作者认为:化学物质组学为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持,是现有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和补充,为研究生物复杂系统与外部的化学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中药方剂作用于人体的过程正是最典型的两个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化学物质组学的应用对于中药方剂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复方清开灵(牛黄、珍珠母、板蓝根、水牛角、黄芩、栀子、金银花)药物原型成分的HPLC-MS^n和HPLC-TOF-MS联用分析方法。方法:取静脉注射清开灵的大鼠血样,甲醇沉淀蛋白。对血样进行TOF-MS分析可以给出精确的分子量和分子式,而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扫描,可以给出目标质荷比的多级碎片,两者结合对原型成分进行准确的鉴定。结果:识别和鉴定了大鼠血清中复方清开灵的四种主要原型成分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胆酸。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是检测体内样品中复方中药原型成分的高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5.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性因素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性因素包括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乏、遗传性肾脏功能障碍和其他遗传代谢病。该文主要从以上3方面对遗传性因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疾病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7.
在新药研发及药理学研究领域,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日渐广泛,方法层出不穷。本研究以罗格列酮复方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网络药理学预测方法进行靶点预测和作用机制探讨,并比较评价3种预测方法的异同。研究发现,3种方法预测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但钙信号转导通路在3种方法中均可预测到。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条通路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相关,表明钙信号转导通路是罗格列酮复方作用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调节通路。本研究为该复方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实际研究中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银杏叶中银杏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银杏叶药材中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等5种银杏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0 nm,柱温为30 ℃。结果 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质量浓度分别在1.47~29.40、6.05~121.00、8.00~160.00 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和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2.57%,n=9)、100.1%(RSD=2.36%,n=9)、97.4%(RSD=2.99%,n=9),建立了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相对定量分析方法。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杏叶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银杏叶药材中5种银杏酚酸类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 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 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交流融合的平台, 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中医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 指导复方新药研发,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90.
卢增辉  郑清烟  张雪  韩强  梁琼麟 《中草药》2023,54(21):7260-7272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多糖和多肽等,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人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代谢物对氨基酸类、单胺类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体内代谢过程等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包含调节脑部代谢微环境、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以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等。在人参“安神益智”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人参化学成分和神经递质的体内代谢过程综述了人参调节大脑神经递质代谢的主要作用机制,以期为人参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