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179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方法在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的8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等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ADP)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PAI-1、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HbAlC及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3.
2017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了国家级人工智能(AI)战略发展规划,人类历史即将迎来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医疗检验领域,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爆发也将为医学检验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首先从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出发,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前沿进展,进而结合医学检验的关键应用维度,阐述“AI+检验”的结合创新,包括涉及检验标本处理的标本采集机器人、样本稀释机器人和样本传送机器人;检验项目挖掘如肿瘤标志物和药物基因组学;检验细胞形态学、检验数据处理、辅助诊断模型和互联网医学检验等。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推动医学检验从自动化发展到更高阶的智能化阶段。  相似文献   
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宏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病毒检测技术在辅助疾病确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血清/血浆IgM/IgG抗体的检测技术是辅助确诊的重要方法;高特异性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核酸定量的数字PCR和灵敏度更高的SHERLOCK技术也极具特色与发展潜力。以上检测技术代表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斌  郭新辉  王建华  张炜剑  许啸 《中国骨伤》2013,26(10):863-866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常用肢体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45例,男66例,女79例;年龄48~89岁,平均66.7岁。术中采用3种不同的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31例采用健侧对照法(A法),63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51例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术后检查双下肢长度差,并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及肢体不等长的发生率。结果:14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上述3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法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的平均值分别为(8.7±5.7)、(3.1±2.6)、(5.6±5.3)mm,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B、C、A法。A、B、C法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比例分别为32.3%、1.6%、11.8%,A法的发生比例较B、C法高,B法与C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3种方法中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最为准确,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其次,健侧对照法(A法)准确性最差。建议除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均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  相似文献   
26.
王世和  梁海清 《山东医药》2004,44(10):65-65
1992年~2001年,我院经结肠镜确诊大肠癌患者296例,其中155例在诊治过程中误诊。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治疗患者阴茎毁损性电烧伤的时机与适宜方法. 方法 1998年9月-2013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13例阴茎毁损性电烧伤患者,通过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后,根据阴茎损伤程度,分别选择阴囊或腹部的局部皮瓣或瓦合皮瓣、前臂预制瓦合皮瓣、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或再造阴茎. 结果 采用阴囊或腹部局部皮瓣修复的2例患者,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阴囊瓦合皮瓣修复的2例患者术后6~9个月发生尿道炎,经药物治疗而愈.该4例患者排尿和阴茎勃起功能均正常.以腹部瓦合皮瓣或前臂预制瓦合皮瓣修复的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伤口愈合良好;3例伤口发生不同程度裂开,经二三次修整缝合,伤口愈合.该5例患者阴茎均有勃起功能,但排尿时尿线欠流畅,3例已婚者能正常进行性生活.以前臂游离皮瓣行阴茎再造的4例患者,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其中1例发生尿瘘,经Ⅱ期修复治愈.该4例患者排尿均正常,其中2例阴茎残存部分海绵体者有一定的勃起功能,但4例患者均不能正常进行性生活.术后随访6~13个月,常态下阴茎长5.9~9.3 cm、周径8.4 ~10.0 cm,伤口瘢痕均不明显,9例患者自述勃起时有牵拉感. 结论 阴茎毁损性电烧伤宜在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皮瓣修复,其中阴茎海绵体和/或尿道海绵体小部分坏死,或伴尿道部分缺损者,采用阴囊或腹部局部皮瓣、阴囊瓦合皮瓣修复;尿道海绵体大部分或完全坏死伴尿道缺损者,采用腹部瓦合皮瓣或前臂预制瓦合皮瓣修复;阴茎与尿道海绵体大部分坏死伴尿道缺损或阴茎完全缺损者,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行阴茎再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脂肪移植矫正凹陷性瘢痕的效果与注射移植技巧。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共接诊21例(24处)凹陷性瘢痕患者。移植前1d以生理盐水注射法评估注射量。用注射针头往返穿刺松解受区瘢痕粘连,然后行多层面、多隧道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结果21例(24处)患者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40ml,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量为6~48ml,注射后凹陷畸形得到矫正,局部稍隆起;1个月后有部分吸收,隆起消退,注射处与周围皮面相平;6个月后,局部基本平坦,患者均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硬结、囊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只要患者病情适合,注射方法得当,自体脂肪移植是矫正凹陷性瘢痕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9.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7年2月~2004年12月42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DCS)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专家简介安沂华,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干细胞室主任,兼任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作为主要成员承担着国家863“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导师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的临床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修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