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0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730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1285篇
预防医学   62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463篇
  5篇
中国医学   410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Overstitch内镜缝合系统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内镜下空腔脏器全层缝合设备,该设备扩大了消化内镜手术的治疗范围,推进了临床手术治疗的微创化。近年来关于该设备的临床试验层出不穷,展示了Overstitch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潜力,但时见其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报道,Overstitch相关手术的安全性尚待验证。本文就Overstitch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和讨论,旨在揭示该设备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优势及不足,进而评价这一新兴内镜缝合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3.
非0:1群霍乱弧菌肠炎二例李保顺,丁静秋[例1]男,74岁。因腹痛、腹泻7小时,于1992年5月19日以急性菌痢入院。入院前7小时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以脐周为重,继之出现腹泻稀水样便,共7次,每次约100~200ml,无脓血,伴低热,感口渴,无里急后...  相似文献   
144.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PDE)是用超声技术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流的一种新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我们于1985年1~4月应用PDE频谱分析了33例心瓣膜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6~72岁,均经临床、X线及心电图诊断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相似文献   
145.
卢梅秋 《内科》2008,3(4):650-651
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院感率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精神科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精神疾病患者452例,其中25例发生院内消化道感染。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布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ISA在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诊断上的应用,首先是Carlsson(1976)用来测定牛的布病血清抗体,当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在国内郭恒昌等(1982)首次用ELISA测定了人布病抗体,以后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7.
布氏菌病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48.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的全身疾病,可发生于口腔、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全身各系统器官。表现在口腔的过敏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摄入某些药物、食物或者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局限于口腔,也可能作为整个病程的首发症状。过敏性疾病在口腔主要表现为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红斑及口腔过敏综合征等,病损形式多样,可无特异性,如充血、水肿、红斑、水疱、糜烂或者溃疡等。熟悉过敏性疾病在口腔中的不同表现,对于其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综合评价甲苯胺蓝染色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OPMDs及OSCC患者5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甲苯胺蓝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诊断价值;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灵敏度为75.32%,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81.61%;诊断OSCC的灵敏度为97.10%,特异度为76.51%,准确度为79.17%;诊断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为57.65%,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79.31%。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甲苯胺蓝染色诊断的灵敏度越高;且甲苯胺蓝染色诊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均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OC曲线分析,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AUC值为0.797,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721);甲苯胺蓝染色诊断OSCC的AUC值为0.868,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802)。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活检病损部位、临床危险度和甲苯胺蓝染色均与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显著相关,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者患有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风险是甲苯胺蓝染色阴性的13.655倍。结论 综合多项指标评估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是一种诊断效力强的无创辅助检查技术,推荐应用于OPMDs及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0.
目的:了解老年结肠透析患者中药灌肠的保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03名老年慢性肾脏病行结肠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个人资料、结肠透析相关资料和灌肠相关资料,同时抽取50名非老年结肠透析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老年结肠透析患者灌肠保留时间平均(56.99±26.91)min,灌肠保留时间短于对照组(93.58±37.31)min,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灌肠保留时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灌肠体位和有无腹泻、灌肠后卧床休息。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关注老年结肠透析患者灌肠保留时间的各种影响因子,以最优的卫生资源应用到不同需求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