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首次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十册、编号иHB.NO.4979号医方第9页所载第1则西夏文医方进行了释读、考校,认为此医方为治疗肠胃类水胀食鸣丸,组方为白获苓、补骨脂,其所依据底本可能为某种已佚汉文医方。  相似文献   
22.
本文首次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十册,编号ИHB.NO.911所载西夏文医方进行了释读、考校,认为此药方为消积冷之“豆冰丹”,组方为“硇砂、零香、白椒、附子、青盐、巴豆”,其所依据底本可能为某种已佚的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出土的黑水城西夏文调理脾胃的宽中散、八味丸二则医方进行西夏文录文、整理、翻译、考校,并结合中原汉医典籍,从组方药物、病因病机等方面探讨西夏医药的发展与中原医药文化的联系。认为此二则医方的底本应来源于中原已亡佚医籍,中原医学对周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破译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探讨西夏民族医学的发展概况及与中原医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法]对出土的黑水城西夏文"治男女体内结块不能吞咽食物方""治男女大便不通方"两则杂病医方进行西夏文字整理、破译、释读,并结合中原医学相关理论,从病因病机、组方遣药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此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具有西夏民间色彩,当为西夏民间医家所撰。[结论]西夏医学的医理多遵从中原医学理论,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西北民族特色,中原医学文化对周边民族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编号为ИHB.NO.4384的西夏文医书中第1页所载药方进行了释读、考校。认为此方为治疗风冷湿痹、虚劳、腰脚疼痛、补脾肾、益气力之萆薢丸,药物组成为杜仲、补骨脂、萆薢、附子、胡桃、茯苓、沉香。此西夏医方所依据的底本应为某种已佚的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26.
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此二则医方拟名为"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净方""治妇人产后渴不止方",这两则医方用药简单,只有一味药物,此方民间偏方色彩浓厚,应为西夏党项族治疗妇人产后疾病的民间医方。  相似文献   
27.
<正>黑水城出土医方内有一则补益之方药,此方刊布于《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编号为ИHB.No.4384号医方第9页第1方[1]。此方为西夏文书写,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本文首次对此方进行了释读、考校与整理,认为此方为补益类方药,名曰"茯芋散",组方为"细辛、山芋、天雄、香椒、山茱萸、干姜、茯神、川芎、人参、远志",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8.
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一则西夏文药方进行了翻译、释读与考校,认为此方为治疗风头眩和头风目眩之"天雄散",其组方为"天雄、细辛、山茱萸、山药、防风、白术、茯苓、远志、川芎、人参、旋复花",此西夏医方所依据的底本应为已佚某种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