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挛缩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诱导肌动蛋白(α-actin)和粘连蛋白(FN)表达的作用,探讨TGF-β1与烧伤瘢痕挛缩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培养、ELISA法、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在不同TGF-β1含量作用下,瘢痕成纤维细胞α-actin和FN表达的情况。结果:不同含量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actin和FN的作用不同,以10~50M/L的TGF-β1作用最有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表达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α-actin和FN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烧伤瘢痕挛缩有关。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正常人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在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获取正常皮肤组织共24例,用α2、β1整合素和K10角蛋白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皮肤中的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位置。结果:分化高的K10阳性细胞分布于除表皮基底层以外的所有基底上层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细胞层和棘细胞层的细胞中,而阴性染色区域则集中于表皮基底层。说明表皮基底层细胞不表达K10角蛋白;而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基底膜上、邻接真皮的基底层,呈波浪状,起伏不平分布,同时在头皮的真皮网状层、毛囊末端底部及汗腺周围也发现有阳性细胞。而阴性染色细胞则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细胞。结论:表皮基底层、毛囊及汗腺周围中存在的表皮干细胞可能与皮肤创伤的修复有关,不同创面中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细胞来源,这提示对残存的表皮干细胞的保护、激活、促进其增殖和分化是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从而可以部分阐明创伤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3.
背景:肾移植及骨髓移植后,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潜伏的巨细胞病毒都将被激活。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时而有效地控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键是在血液中迅速、定量地检测到巨细胞病毒的复制。目的:检测肾移植及骨髓移植受者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早早期抗原,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 215例肾移植及骨髓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早早期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巨细胞病毒早早期抗原指数阳性492例(占40.0%),早早期抗原指数阴性723例(占60.0%),巨细胞病毒抗体IgG明显升高318例(占26.0%),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90例(占7.0%)。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检测技术对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对巨细胞病毒的发生还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rhGH对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Ⅰ、Ⅲ型胶原、组织形态学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变化的影响。结果用rhGH治疗5、10d后,其创面PDGF、PDGF-α受体、PDGF-β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强,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荷负电气溶胶(aerosols)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C(cyclin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荷负电气溶胶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cyclin B1、cyclinC及PCNA表达水平。结果荷负电气溶胶组在伤后第2天开始有cyclinC表达于基底细胞胞核,第5天胞核表达显著,第6~10天持续高水平表达。而对照组cyclinC于第3天开始表达于基底细胞胞核,第7天表达显著,第8~10天持续高水平表达。荷负电气溶胶组cyclinC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荷负电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在伤后第3天基底层细胞和毛囊细胞胞核均有表达,荷负电气溶胶组第5天表达显著,而对照组第7天表达显著,提示有大量细胞处于增殖状态。荷负电气溶胶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yclin B1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伤后第3天有部分表达于基底细胞胞浆和胞核,在第5天胞核表达明显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负电气溶胶照射治疗能有效促进烫伤创面中cyclinC和PCNA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比较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在大肝癌(瘤体直径>3 cm)及小肝癌(单肿瘤结节且瘤体直径≤3 ca)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T1-MMP mRNA在22例大肝癌及12例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T1-MMP蛋白在53例大肝癌及40例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T1-MMP蛋白在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7),但其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浸润及转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21;P=-0.001).[结论]调控MT1-MM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关键环节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进行,大肝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小肝癌强与其高表达MT1-MMP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新生血管的形成、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与骨肉瘤侵袭、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了 62例骨肉瘤 (初发性骨肉瘤 5 1例 ,复发性骨肉瘤 11例 ;确诊时即伴有肺转移者 9例 ,不伴有肺转移者 5 3例 )和对照组织中CD 34、FN、Ki -67的表达 ,并根据阳性瘤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比例进行半定量量化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检验。结果 骨肉瘤中的MVD值及F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低于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 (P均 <0 .0 5 ) ,但是 ,复发性和初发性骨肉瘤、以及伴有肺转移与不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分别相比较 ,其MVD值和FN的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骨肉瘤和瘤旁正常结缔组织、复发性和初发性骨肉瘤、以及伴有肺转移与不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分别相比较 ,Ki -67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骨肉瘤的侵袭能力与新生血管数目的增加、细胞外纤维连接蛋白的减少及肿瘤细胞增殖速率的增高相一致。骨肉瘤是否复发及出现早期肺转移主要由瘤细胞的增殖速率决定 ,与血管形成和FN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建立门氏芪元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方法:以出膏率和颗粒中黄芪甲苷提出量为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别为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采用L_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优选门氏芪元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型性、溶化性、吸湿性、堆密度和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辅料糊精、淀粉的比例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10倍量水、每次0.5 h、提取3次为最佳提取工艺;润湿剂95%乙醇,药粉:糊精:淀粉的比例为4∶1∶3为最佳制备工艺。结论:门氏芪元颗粒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评价指标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29.
骨肉瘤组织与良性骨肿瘤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肉瘤与骨良性肿瘤差异蛋白质质点,寻找影响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指标。方法: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5例骨肉瘤组织与5例良性骨肿瘤组织总蛋白。Deep purple荧光染色, ImageMaster 2DE 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肽质指纹图谱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结果: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图像分析检测骨肉瘤组织平均蛋白点数为1 386±101,良性骨肿瘤组织平均蛋白点数为1 270±202。初步鉴定出2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 其中15个在骨肉瘤中表达上调,以锌指蛋白133 (zinc finger protein 133,Znf133)、laminB和T-复合多肽1(tailless complex polypeptide 1,TCP-1)上调明显;7个在骨肉瘤中表达下调,其中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1(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protein 1,KCIP-1)表达缺失。结论:骨肉瘤组织与良性骨肿瘤的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Znf133、laminB、TCP1、KCIP-1等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诊断骨肉瘤的分子标记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0.
侧柏叶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后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侧柏叶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8倍量的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h。采用该工艺进行试验,总黄酮的提取率约为3.79%。结论: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靠,侧柏叶中挥发油和总黄酮成分的提取可以利用同一批药材进行,有利于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