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02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51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374篇 |
口腔科学 | 60篇 |
临床医学 | 1072篇 |
内科学 | 715篇 |
皮肤病学 | 93篇 |
神经病学 | 133篇 |
特种医学 | 1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74篇 |
综合类 | 2243篇 |
预防医学 | 787篇 |
眼科学 | 57篇 |
药学 | 895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900篇 |
肿瘤学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222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87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487篇 |
2013年 | 306篇 |
2012年 | 318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375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358篇 |
2007年 | 397篇 |
2006年 | 457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336篇 |
2003年 | 286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203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186篇 |
1997年 | 193篇 |
1996年 | 183篇 |
1995年 | 167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111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5篇 |
1964年 | 6篇 |
1961年 | 3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目的 观察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所有骨质疏松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一组为体外冲击波(ESW)能流密度0.28 mJ/mm~2处理组(B组),另一组为体外冲击波能流密度0.47 mJ/mm~2处理组(C组),脉冲次数均为2000次,在实验组兔右侧股骨髁部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于处理后4、8周时分二批每组处死5只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显微CT(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 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不同能流密度冲击波处理后4周时B组和C组在骨组织体积比(BV/TV)、骨小梁数目(Tb.N)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时B组和C组分别在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等指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和BMC分别较B组增高16.8%和10.6%,尽管C组在其他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局部治疗后,不同时间,其成骨作用不同,较高能流密度的体外冲击波在治疗后8周时,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密度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扁平疣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5-ALA-PDT治疗,应用LED光源照射,功率密度70 mW/cm2,距离20 cm,照射20 min。对照组60例,采用冷冻治疗。末次治疗后20 d判定两组疗效。末次治疗后3个月后判定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治疗1~4次后,痊愈率92.0%,治疗后无感染、溃烂或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经1~4次治疗后痊愈率71.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6.0%,对照组复发率21.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ALA-PDT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肿瘤椎体切除重建的疗效及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肿瘤患者24例,分成对照组(n=11)和研究组(n=13).对照组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椎体重建术;研究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行肿瘤椎体重建术. 结果 对照组4例手术失败,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57%,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5 ml、平均手术时间5 h;研究组13例肿瘤椎体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42 ml,平均手术时间3 h.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椎体重建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术前胸腰椎动脉栓塞便于肿瘤椎体切除及重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5.
为了分析肾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与病毒的可能关系 ,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我们对在我院 1983~ 1998年行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并有完整资料的 9例患者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见表 1。其中例 1患者因血肌酐升高及行胆囊手术而多次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例5患者术后 1个月因急性排斥反应而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1周。(2 )检测方法 :保存完好的石蜡组织块 ,经超薄切片后 ,行脱蜡处理 ,常规方法[1]抽提DNA备做PCR检查。试剂 :EB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 16及 18型 (HPV16、18)、巨细胞病毒 (HCMV)及单纯疱疹Ⅱ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及50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ICA)在院主要并发症及在院死亡率,初步判断疗效及预后,为老年AMI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两组,其中包括37例65岁以上老年组及45例50岁以下青年组,分析各年龄组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在院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在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面,随年龄老化,不利因素显著增加,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总例数率,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65岁为46%,≤50岁为7%,P<0.05),在院期间死亡率(≥65岁为16%,≤50岁为2%,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65岁以上老年患者直接PTCA有较高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在院期间直接PTCA预后与年龄密切相关。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是AMI患者直接PTCA治疗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7.
股骨近端骨折伴随疾病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伴随疾病较多,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除考虑患者主要疾病外,另外首要考虑的还包括伴随疾病以及年龄的情况。卡森伴随疾病指数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伴随疾病定量评估方法,多用于预测生存率,同时也能用于预测患者的住院率、住院时间、费用等。本文拟应用卡森伴随疾病指数(表1)分析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伴随疾病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通过FAST DE技术与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腰椎内固定术后去金属伪影效果的比较分析,探索临床影像判断中高质量、高效率的检测技术.方法:用双源CT对30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单能谱成像及FAST DE两种方法进行扫描,通过比较两组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和 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肌肉、椎体以及金属植入物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两种方法在腰椎内固定术后去除金属伪影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客观指标评价结果显示Fast DE方法在最长肌AI、最长肌CNR及多裂肌AI三组指标方面去除金属伪影效果优于单能谱成像方法(P<0.05);在左腰大肌AI、左腰大肌CNR及多裂肌CNR三组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分结果显示Fast DE方法在肌肉、椎体、金属植入物三组指标方面均大幅优于单能谱成像方法(P<0.05).结论:FAST DE技术能有效抑制金属伪影,图像质量优于单能谱成像技术,同时可减少数据量,加快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