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IL-10的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ISS≥16分的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浆IL-10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比较.以ISS≥25分为界把患者分成低ISS组(L-ISS)和高ISS组(H-ISS),比较两组血浆IL-10水平变化规律.另外,将16例H-ISS患者分存活、局部感染、脓毒症、SIRS、ARDS及MODS六组,比较各组间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在伤后0~21天观察期间多发伤患者血浆IL-10明显升高,伤后早期血浆IL-10水平与ISS评分呈正相关.并发SIRS、局部感染、脓毒症、MODS的患者伤后早期IL-10水平较无并发症患者、死亡患者较存活者呈不同程度升高.结论伤后早期IL-10水平变化与患者创伤严重度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噬变化.方法 ①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或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将创伤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中度创伤组、严重创伤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创伤后24 h,3、5、10 d采集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现象.②将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进行MDC染色并裂解,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波长380 nm、发射光波长525 nm)测定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③于创伤后24 h、3、5 d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创伤后自噬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自噬水平明显升高(P<0.01),创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自噬水平与创伤程度成正比,与创伤后血糖呈正相关(轻度创伤组:r=0.962,中度创伤组:r=0.928,重度创伤组:r=0.973,P<0.05).结论 创伤后通过调节单核细胞自噬水平,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3.
目的检测NF-κB p65亚基结合肽与p65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常数,以及其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技术分析NF-κBp65亚基结合肽与p65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同时应用竞争性ELISA鉴定结合多肽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结果生物传感器技术分析结果表明5条p65结合肽均能与p65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亲和常数分别为GST-BPT1:2.67×10-7mol/L、GST-BPT2:9.02×10-6mol/L、GST-BPT3:1.07×10-6mol/L、GST-BPT4:8.03×10-6mol/L、GST-BPT5:9.83×10-7mol/L.竞争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5条p65结合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与其顺式作用元件κB基序的结合,且这种抑制效应随多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的5条p65结合多肽与p65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且5条结合肽对NF-κBDNA结合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由此提示以这些多肽为先导物设计和开发靶向NF-κB的抗炎多肽药物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4.
创伤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华平 《人民军医》1997,40(1):12-13
创伤感染研究是创伤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尽管清创术、组织修复术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均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感染仍然是创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而且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近几年来在创伤感染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1创伤感染的病原体多数学者在创伤感染的菌群调查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并常有需氧自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耐药菌株逐年增加。此外,有些创伤病人易于发生更难医治的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检出的需氧菌主要有: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55.
创伤小鼠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鼠烧伤、截肢伤、闭合伤模型,观察创伤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测定其巨噬细胞,淋巴细胞IL-6的生成情况。结果显示:3种创伤情况下,血清中IL-6水平均升高,以烧伤小鼠最明显。创伤后巨噬细胞及不同来源淋巴细胞(脾细胞、胸腺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自发产生IL-6及在LPS或ConA刺激下产生IL-6的能力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6.
严重创伤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抑,这一变化同伤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纠正创伤后的免疫功能低下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酵母多糖(zymosan,ZYM)诱导的小鼠腹膜炎中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elear neutrophil,PMN)浸润的影响.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EVO治疗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 mg/mLZYM溶液(1 mL)建立急性腹膜炎小鼠模型,EVO治疗组则同时腹腔注射10 mg/kg EVO及1 mg/mLZYM溶液,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各组处理后2、6、12 h处死6只小鼠,收集眼眶血及腹腔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腹腔灌洗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角化细胞来源趋化因子(keratinocyte-derived chemokine,KC)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2,MIP-2)的含量;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腹腔灌洗液中混合细胞总数;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灌洗液中PMN比例及PMN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6h时腹腔灌洗液混合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入核情况.结果 建模后2、6、12 h,模型组血清及腹腔灌洗液中IL-6、TNF-α、KC及MIP-2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VO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血清中IL-6、KC及MIP-2均于2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TNF-α在2h逐渐上升,6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腹腔灌洗液中TNF-α、KC及MIP-2均于2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IL-6在2h逐渐上升,6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制模后6h,EVO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腹腔混合细胞数与PMN数及其百分比(P<0.05),且PMN中ROS显著降低(P<0.05).另EVO治疗可显著降低腹腔混合细胞中细胞核的NF-κB p65表达(P<0.05).结论 EVO可抑制ZYM诱导急性小鼠腹膜炎模型中血清及腹腔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减轻腹腔PMN的浸润,并抑制PMN中ROS的产生,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 p65入核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创伤小鼠核转录因子AP-1活性及IL-2表达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脾细胞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DNA结合活性和IL-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它们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骨折模型,于创伤后6、12h,1、4、7、10、14d处死动物,分离脾细胞,经ConA刺激细胞后收集培养上清以测定IL-2活性;提取脾细胞RNA以测定IL-2 mRNA;提取脾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le  相似文献   
59.
严重创伤、大面积深度烧伤可刺激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深入探讨单核-巨噬细胞变化的分子机制及拮抗措施对预防伤后并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单核-巨噬细胞在创伤/烧伤后数量、功能变化及相关分子机制与逆转措施,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构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和LL37抗菌蛋白的融合蛋白(BPI-LL37)表达载体,获得针对脓毒症治疗的多效抗菌融合蛋白,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措施.方法 通过PCR方法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和LL37基因的cNA中扩增并修饰获得需要的rBPI21和LL37活性片断,构建rBPI21-LL37/LL37-rBPI21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构建的表达载体(pLVX-Tight-Puro)上的BPI和LL37基因之间通过柔性片段(GGSGG)连接.之后使用PolyJetTM体外DNA转染试剂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A549表达融合蛋白的水平,通过抑菌试验验证此融合蛋白的分泌与抗菌能力.结果 经限制内酶切酶切、DNA电泳和DNA测序证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LVX-Tight-Puro-BPI-LL-37)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蛋白rBPI21-LL37/LL37-rBPI21能被真核细胞A549细胞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介于25~30×103;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此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生物学效应.结论 构建的两种rBPI21-LL37/LL37-rBPI21表达载体能够成功转染入人的体细胞,并表达和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有潜力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