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内毒素多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后可产生内毒素耐受现象,其机制主要为内毒素信号转导功能障碍导致核转录因子-kB(NF-kB)转位受损。创伤、脓毒症、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均具有内毒索耐受特征。内毒素耐受现象应用于临床可能会降低脓毒症和SIR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2.
关注脓毒症及其结局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尽管脓毒症(sepsis)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已不断取得进展,但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该并发症发作凶险、发展极快,一经明确诊断,即使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措施也难以遏制其死亡结局。如能早期预测脓毒症的发生以及脓毒症发生后的不良结局,则可对该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3.
创伤后巨噬细胞抑制T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创伤后巨噬细胞掏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创伤小鼠的巨噬细胞,加入至正常小鼠T细胞培养系统中,测定T细胞功能及细胞内信使分子。结果:创伤后巨噬细胞在体外可明显抑制经ConA刺激的正常T淋巴细胞转化、白介素2(IL-2)的生成、IL-2受体α(IL-2α)的表达以及IL-2mRNA、IL-2RαmRNA水平,可升高正常活化T细胞内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游离钙(〖Ca^2+〗i浓  相似文献   
144.
脓毒症是创伤、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其高死亡率以及昂贵的治疗费用仍是困扰急救和重症医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能寻找出一些特异性的指标或因子,建立起脓毒症的预警系统以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对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脓毒症发生发展及其结局预测的近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大肠杆菌颗粒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原则将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值4~6mmol/L)和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值〈11.1mmol/L)。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6和8d留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补体(C3、C4)水平的动态变化,全血细胞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孵育后检测单核细胞噬菌能力。结果两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IgA、IgG、IgM和C3、C4水平在入院时均较低,入院治疗后均开始升高,并在治疗6~8d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C3、C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并呈现恢复延迟的特点,而血清IgA、IgG、IgM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4d和6d单核细胞大肠杆菌吞噬能力比入院时显著增强,且2、4和6d的大肠杆菌FIT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增强单核细胞噬菌能力,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TNF-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用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 mRNA水平,ELISA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的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的表达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没有效果。结论 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的释放,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7.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组。观察术后0.5、1、2、3、7和14d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侧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重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2天达高峰,同时对侧肝细胞却明显增殖。电子显微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呈进行性萎缩,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全肝的总重量和肝脏功能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48.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调节摄食、体质量、能量平衡中发挥作用,也能影响生殖、免疫、造血、骨代谢、伤口愈合及血管再生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本文对近年来瘦素调节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9.
尽管严重创伤后原发伤处理及支持治疗已取得进展,但创伤后脓毒症的发生率及其引发的病死率仍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笔者认为,如能早期预测创伤后脓毒症及死亡结局,并对高危伤员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则可有效降低创伤后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筛选准确度更高的创伤  相似文献   
150.
严重创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和7d血清HMG-1水平,同时评定其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伤后1d内,多发伤患者血清HMG-1显著高于对照组,HMG-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呈正相关(r=0.495,P=0.016),发生脏器功能不全组HMG-1、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SIR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105)。结论创伤可引起HMG-1的升高,且与创伤严重度相关;检测HMG-1变化有助于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