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476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89篇
  6篇
中国医学   28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结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3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4例)、眼动脉段(3例)、脉络膜前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2例)和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颈宽/体宽平均为0.80±0.21(0.53~1.33)、体宽/高度为1.12±0.37(0.55~2.12)和高度/颈宽为1.26±0.41(0.65~2.96);瘤颈直径≥4mm者7例、颈宽≥高度者9例、颈宽≥体宽者8例;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9例,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发出者13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并且获得成功,其中动脉瘤致密填塞19例、瘤颈残留14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弹簧圈襻突出于瘤颈之外,但均不影响血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3例、0~1分者30例;仅1例患者术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颈微弹簧圈少许压缩,且动脉瘤瘤颈呈"狗耳朵"样再通显影。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输注大鼠模型肾小球小凹蛋白-1表达及分布,探讨小凹蛋白-1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血管紧张素Ⅱ。B组用血管紧张素Ⅱ以400ng·kg^-1·min^-1持续输注28d。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3mg·kg^-1·d^-1进行干预。每周末测量尾动脉收缩压、24h尿白蛋白定量,于28d处死大鼠。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留取肾组织,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分别检测肾小球小凹蛋白-1表达及小凹蛋白-1磷酸化水平。结果(1)血管紧张素Ⅱ输注后,大鼠血压逐渐升高,尿蛋白持续增加,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加重,替米沙坦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和减少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增生。(2)血管紧张素Ⅱ输注大鼠肾小球小凹蛋白-1表达无明显改变,但其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替米沙坦干预后小凹蛋白-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小凹蛋白-1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 1-7)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培养HK-2细胞分组如下:对照组(N组)、高糖组(H组)、高糖+Ang 1-7组(A组)、高糖+Ang 1-7+A779组(D组)、高糖+吡格列酮组(P组)。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HK-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K-2细胞PPAR-γ及α-SMA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SMA表达。 结果 Ang 1-7可上调高糖刺激下HK-2细胞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P < 0.05);抑制高糖刺激的α-SMA蛋白及mRNA表达(P < 0.05)。这种作用与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类似。给予Mas受体抑制剂A779后,Ang 1-7的上述作用可被部分抑制。 结论 Ang 1-7在体外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从而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α-SMA表达,实现其抑制转分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部分通过Mas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的表型及作用。 方法 收集番禺中心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标本60例及正常人网/腹膜乳斑标本10例。分离培养巨噬细胞,通过CD68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IL-10、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 对照组、T1-3期组网/腹膜乳斑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高于T4期组(P均<0.01);T4期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T1-3期组(P均<0.01)。网/腹膜M1型巨噬细胞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负相关(P<0.01),而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则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1)。各组不同时点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IL-10、IL-12的分泌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及T1-3期组IL-10均低于T4期组,而L-12则均高于T4期组(P均<0.05);乳斑巨噬细胞IL-12的分泌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负相关(P均<0.01),而IL-10的分泌则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直肠癌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与临床分期特别是浆膜是否受到肿瘤侵犯、淋巴结有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 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表达主要受浆膜是否受到肿瘤侵犯和淋巴结有否转移两方面因素影响;T1-3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对肿瘤细胞起捕获和杀灭作用;T4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对肿瘤生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1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症状分别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嗜睡、健忘、口干、怕冷、舌质偏暗、失眠、自汗、畏风。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为4类,分别为气血亏虚型、痰浊中阻型、肾阳不足型、肝阳上亢型。结论: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手术编码中有关根治性手术的一些查找方法和编码原则。方法通过对根治性手术的查找方法和编码原则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了根治性手术的查找方法和编码原则。结论在遇到有关根治性手术的这类编码时,可以查找到的根治术给予直接编码;如果不能查找到的,我们就需要通过阅读手术记录或跟手术医生进行沟通来明确手术方式,然后再根据原则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灌注对大鼠肾小球损伤及依普利酮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Ald灌注组(A)、依普利酮治疗组(E)、空白对照组(C)3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A、E组均以1.5μg/h的浓度持续灌注Ald,E组以100 mg/(kg.d)依普利酮灌胃,C组由DMSO代替Ald,测定28 d内大鼠血压及蛋白尿,于第28天处死动物,测定血浆Ald水平,取肾脏观察病理改变。结果:A和E组血浆Ald水平均显著升高。A组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从第7天起均较同期C组增高(P〈0.05),E组血压和UAER均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A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殖,系膜外基质轻度增宽,少数肾小球出现段性硬化;足突节段性融合,部分足细胞和系膜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E组病变较A组减轻。结论:血浆Ald水平持续增高有致肾小球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9.
已有报道,加拿大西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查莫洛族人的大脑样本中含有较高水平的β-甲氨基-L-丙氨酸(BM A A)(一种假定的神经毒素)。作者对5例对照受试者、5例来自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的A D患者以及有或无帕金森-痴呆综合征(PD C)的查莫洛族受试者大脑释放的BM A A进行测定,与其他报道相反,在以上样本中并未发现释放的BM A A。对照者、AD患者或查莫洛PDC患者的大脑β-甲氨基-L-丙氨酸缺乏@Montine T.J.$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ox 359791, Seattle, WA 98104, United States Dr. @Perl …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