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促景方用桂枝为今之肉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2.
清代迄今,围绕《伤寒论》方用桂枝“去皮”的问题,医家约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去皮”二字属衍文或传抄之讹,如吴谦等云:“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医宗金鉴》);张山雷亦谓:“桂枝……其效在皮,而仲景仅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脏腑药式笺正》);二是认为“去皮”当去桂枝见有皮骨可辨之皮,如张隐庵说:“桂枝止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伤寒论集注》);张锡纯亦云:“《伤寒论》用桂枝,皆注明去皮,  相似文献   
73.
74.
《伤寒论》大柴胡汤一方,历代多数医家认为应有大黄,现行全国高等院校《伤寒论选读》及《方剂学》教材均列大黄于本方中。然亦有认为大柴胡汤无大黄者。笔者认为:推究大柴胡汤有无大黄,应着眼于《伤寒论》的整体内容,溯本求源,才能得出符合原书本意的正确结论。一、大柴胡汤应有大黄的理由欠足综观诸家之言,认为方中有大黄的理由有四:(一)王叔和编次、林亿等校订本的方后注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  相似文献   
75.
桂枝古今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认为,唐以前本草记载的‘桂枝”,为樟种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树干及粗枝之皮,并非现今使用的该植物的细小嫩枝。现在所用的“桂枝”,原名柳桂,始载于宋《本草别说》。  相似文献   
76.
针对古今医家对太阳中风“营弱卫强”病机从正虚与邪实两方面作解的认识,本文侧重于该病机实质的研讨,认为“卫强”即“阳浮”之互词,与“营弱”相对而言,乃指风邪开泄,卫阳被伤而浮越外泄,属卫阳虚;提出“营弱卫强”的病机实质为营卫俱虚,故不能以正与邪对讲。  相似文献   
77.
考证认为,《本经》所载“人参”,主要包括桔梗科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fu.与五加科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两种,两者长期混用,至清·吴仪洛《本革从新》始予以澄清。还就党参本革历史断代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重温《伤寒论》颇有争议的103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及贤哲诠释,可以看出,自成无己首次注释迄今,几乎所有的注家皆认为本条的“柴胡证”为小柴胡汤证;而“一证”则是指其中的一部分主症.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僭陈己见如次.一、“柴胡证”应包括大、小柴胡汤证顾名思义,“柴胡证”是指柴胡汤证而言.《伤寒论》中的柴胡汤证因其程度不同而有大小之分,故从概念内涵看,“柴胡证”本身即应包括大、小柴胡汤证在内.综观全论,凡提及“柴胡证”者计有8条(103、104、106、107、127、154、253、267条),其中有指小柴胡汤证者,有指大柴胡汤证者,而更多的则是合指大、小柴胡汤证,并非全指小柴胡汤证.如107条之“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本为典型的大柴胡汤证,但文中亦称“此本柴胡证”.又如106条云:“太阳病,  相似文献   
79.
柴瑞霁 《山西中医》1991,7(4):28-30
本文针对历代医家对仲景方用“人参”的不同认识,首先考证《本经》所载“人参”,主要包括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fu.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在此基础上,采取“内证法”的逻辑推理原则,从仲景学说的本身进行考证,认为仲景方用“人参”是桔梗科党参,而非五加科人参。  相似文献   
80.
全国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选录陈修园《十药神书》的十灰散,为凉血止血、烧灰存性的代表方剂。其方后注云:“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服下。”由于教材未对此作解,加之京墨现已很少使用,每使后学疑窦顿生,甚或错解。笔者复习有关文献,拟就其止血作用小考如次: 京墨即墨,称其为“京墨”或“贡墨”者,系指古代宫廷工书诗画用墨之上品,同时亦是良好的止血药。墨首载于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然运用其止血远不至此,如晋·葛洪《肘后方》中治崩中漏下,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