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6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42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480篇 |
内科学 | 331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1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163篇 |
综合类 | 913篇 |
预防医学 | 449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29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28篇 |
肿瘤学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87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40例.B组患者术中静脉泵注负荷剂量1.0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6~0.8μg/kg·h维持,A组泵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分离腺体,腺体切除,切口缝合等时间点的HR、MAP、SpO2、RR等生命体征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HR、MAP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显著.结果显示B组患者T0~T2时间段呼吸频率与A组比较较少,且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发现手术开始之后B组患者的镇静状态优于A组.B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患者.术后苏醒期60 min时,B组患者较A组患者安静,没有明显的躁动行为.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上改善麻醉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妻可能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莫明其妙的抑郁情绪,常常会伴随星期天等节假日闯入你的生活,你会感到孤独烦躁、心神不宁,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星期天抑郁症”。 相似文献
43.
不同干预因素对供皮区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按循证医学的原则去探讨较厚供皮区的较好覆盖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①不同生物敷料覆盖供皮区的观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8例患者16鼓皮供区分为8个区组,每组4个创面。观察区分别行"L"、"Z-S"、"Z-Y"、"Z-J"覆盖。②复合皮与凡士林油纱覆盖供皮区的对比观察:选取后躯作供皮区,取皮厚度0.6mm,共23例,将1鼓供区创面一分为二,共46处创面,形成23个对子,随机选取1组应用"F"覆盖,对照区单用"L"。③皮下注液对取皮厚度的影响:当同时切取2鼓时,1鼓注液另一鼓不注液;当切取1鼓时,其中1/2注液,另1/2不注液。皮下注液完成后,同一医师用同一皮鼓切取同厚皮肤(0.6mm)。取皮结束时供皮区均应用凡士林油纱覆盖。用活检器分别取自游离皮肤组织注液区和非注液区各一块,置体积分数10%的中性缓冲甲醛中固定。结果从愈合天数上观察不同覆盖物中以"Z-S"组愈合最快,其次是"L"组,自愈最慢的是"Z-Y"组。"Z-J"组供区愈合后外观瘢痕增生程度及患者自诉瘙痒、疼痛程度明显减轻。"F"组瘢痕增生程度及患者自诉瘙痒疼痛程度最轻,外观接近正常皮肤;取皮前皮下注液后使得皮肤线向外推移,较少或不伤及网状深层,便于取得较薄的中厚皮,从而有利于供皮区愈合。结论对于中厚或厚中厚供皮区如条件允许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所形成的复合皮移植效果最好,桀亚敷料皮加自体微粒皮或生物敷料A加自体微粒皮进行供皮区覆盖、皮下注液后取皮等方法均有助于提高供皮区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单臂半环式三维固定架与孟和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就固定架在性能、复位、愈合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项目治疗组30例病例和孟和架组(以往)30例在操作难度,骨折复位效果,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项目治疗组解剖复位17例,占57%,近解剖复位13例,占43%;孟和架组解剖复位7例,占23%近解剖复位9例,占30%,以下14例占47%;复位解剖及近解剖均优于孟和架,x^2检验P〈0.01,愈合时间,治疗组2—5个月,平均3.23个月;对照组4-7个月,平均5.64个月。结论: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孟和架操作简便,复位十分满意,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提高对胸腹联合损伤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62例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2例,存活53例,死亡9例,死亡率14.5%。结论 胸腹联合损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复合损伤,死亡率较高,迅速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有手术指征者尽快手术,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是救治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减量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比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经ICS治疗诊断的6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诱导痰检测治疗,根据患者减量时间的不同分为减量1组与减量2组,其中减量1组26例患者于缓解期1个月后,给予ICS药量减半治疗;减量2组34例患者于缓解期3个月后,给予ICS药量减半治疗。经诱导痰检查后,两组患者分别在目前ICS的药量前提下进行减半治疗。两组患者在ICS减量后1、2、3、6个月进行复诊,检测其诱导痰炎症细胞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症状变化。结果60例缓解期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ICS减半后,6个月中有26例复发,其中3例停药患者中有2例停药半年后出现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发。两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减量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3个月与6个月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减量前诱导痰EOS比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中的炎症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经ICS减量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发情况与诱导痰EOS比例有密切关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后,通过诱导痰EOS的比例可对ICS减量调整,从而有效降低哮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鉴定河南省1例来自柬埔寨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血清型和基因型及其序列特征和传播来源。方法患者血液标本来源于2019年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疑似病例。样品经快速检测DENV 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再提取血清中核酸,应用荧光RT-PCR法进行DENV血清型鉴定,同时用Vero和BHK-21细胞对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扩增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病例实验室确诊为DENV 1型感染,并从血清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株,测序后拼接成全长10670 nt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株属于DENV 1型基因Ⅰ型,与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亲缘关系。结论2019年河南省来自柬埔寨的输入性病例的病原体为DENV 1型基因I型,此为近年来东南亚输入我国的常见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并探讨抗病毒治疗最佳时机.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7-2012年河南省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和随访信息,并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500 cell/μl)和常规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μl),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全死因回顾分析.结果 共纳入16 282例艾滋病患者,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治疗组(5.78/100人年vs.1.64/100人年),中位生存期低于早期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07年vs.3.15年).常规治疗组6年累积生存率低于早期治疗组(77.39%vs.92.10%,x2=156.0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开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症状数为常规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开始治疗时的性别、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症状数为早期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河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中国10省(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住院病例哨点监测纳入的流感成年人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中国10省(市)SARI哨点监测医院纳入的符合SARI定义的≥15岁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调查,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按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流感住院组和非流感住院组,分析两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重症危险因素。结果 10家哨点医院共纳入3 071例SARI成年人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40例(7.8%),以A(H1N1)pdm2009和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病例年龄M为63岁,≥65岁老年人占47.1%。144例(60.0%)患有至少1种慢性基础性疾病,流感病例肺气肿比例(7.9%)高于非流感病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47)。19.4%的流感育龄妇女为孕妇,240例流感病例中仅有1.1%在过去一年接种过流感疫苗。流感住院病例中咽痛、呼吸困难所占比例高于非流感住院病例。17.5%的流感病例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与非流感住院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23.1%的流感病例在发病后使用了抗病毒药物治疗,高于非流感住院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感住院病例中41.5%出现并发症,病毒性肺炎比例明显高于非流感组(P<0.001)。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入院时间>7 d(RR=1.673,95%CI:1.071~2.614)、患有哮喘(RR=15.200,95%CI:1.157~199.633)、免疫抑制疾病(RR=5.250,95%CI:1.255~21.960)、怀孕(RR=21.000,95%CI:1.734~254.275)是流感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年人流感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65岁组,流感疫苗接种率极低、抗病毒药物使用不足,应推荐孕妇、老年人、慢性病病例等高危人群每年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流感住院病例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