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方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KKay小鼠肝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T2DMKKay小鼠按血糖轻重程度随机分为辛开组、苦降组、辛开苦降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选取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测定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肝糖原、肝脂质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结果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苦降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血糖明显降低(P0.05),而辛开组、辛开苦降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胰岛素浓度均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均升高(P0.05),但各给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马来酸罗格列酮组CHO、TG、LDL值均降低,苦降组、辛开苦降组TG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开苦降组肝TG含量降低(P0.05)。肝脏病理显示:给药4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胞浆有明显的空泡,肝细胞脂肪变性;各给药组小鼠肝脏结构较模型组完整,肝细胞脂肪变性较模型组轻。结论苦降方可明显降低T2DM KKay小鼠血糖,辛开苦降方可降低血清胰岛素浓度,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肝糖原含量,降低血脂和肝脂质中TG水平,进而减轻肝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脂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2.
IgA肾病以其发病隐匿、容易复发、迁延不愈等特点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本文认为IgA肾病“膜原”伏邪生于肾元亏损、命门火衰,传于三焦膜系、化浊蕴毒,藏于少阴膜络、痹阻肾络,发于正虚感邪、因加而发,并取象于现代医学病理研究,拓展“邪伏膜原”的物质基础,是对该病病机的高度凝练。治疗中根据“邪伏膜原”程度,分别施以补虚托邪治法,固“膜原”之元气;以升清降浊治法,利“膜原”之浊毒;以搜风通络治法,逐“膜原”之络痹;以清热透邪治法,达“膜原”之伏邪。旨在恢复正气,透邪外达,从而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临床防治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3.
开郁清胃颗粒治疗Ⅱ型糖尿病胃动力障碍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郁清胃颗粒的降糖机理与改善胃排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开郁清胃颗粒和二甲双胍两组,采用实时超声法对胃窦面积和胃窦收缩频率进行检测。并计算餐后60,90min的胃排空率。结果:开郁清胃颗粒和二甲双胍降糖疗效相似。并且均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对胰岛素浓度无影响。但开郁清胃颗粒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餐后60min和90min胃排空率,二甲双胍对胃排空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开郁清胃颗粒的降糖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与促进胃排空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医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该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柳红芳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柳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出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共收集处方189首,涉及中药186种,其中以温、平药性为主,甘、苦、辛药味占比较大,归经多入肝、肾、脾经,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山药、白术,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黄芪、山茱萸-黄芪等,挖掘出新处方4首。结论 柳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填补肾精、祛邪通络为治疗大法,处方用药以补为主、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气,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多芯片联合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探索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基因并阐释其潜在作用机理,为DN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获取4个DN肾小管间质组织基因表达数据集,其中GSE30122、GSE47185和GSE99340作为联合芯片数据集,而GSE104954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使用R语言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论(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SVM-RFE和RF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同时进行外部验证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最后借助Nephroseq数据库探索其对D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共获取107个DEGs,富集分析发现DN肾小管间质损伤主要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免疫效应器过程调节等免疫相关功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补体和凝血级联、吞噬体、Th1和Th2细胞分化等免疫炎症相关通路,此外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也显著富集。通过免疫浸润分析发现DN肾小管间质组织中记忆性静... 相似文献
57.
肥胖2型糖尿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患2型糖尿病,将179例肥胖患者分为肥胖非糖尿病组和肥胖糖尿病组,采集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测定血糖、血脂,分析中医证候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结果肥胖非糖尿病组和肥胖糖尿病组证候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肥胖非糖尿病组以痰湿证为主,肥胖糖尿病组以郁热证为主。阴虚证与 FPG 呈正相关(r =0.232,P =0.030),与 HDL-C 呈负相关(r =-0.211,P =0.048);结热证与 TG 呈正相关(r =0.215,P =0.044),与 FPG 呈负相关(r =-0.236,P =0.027);TG 与气郁证呈负相关(r =-0.233,P =0.029)。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以郁热证为主,(肝胃)郁热证是其主要证型。阴虚证、结热证、气郁证与血糖、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仝小林应用仲景方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红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51-53
仝小林主任医师是中日友好医院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家,治学严谨,稔熟经典,特别对仲景方研究颇深,临床用之辨治糖尿病每获良效。余随师诊治,颇有所得,现仅将老师应用仲景方辨治糖尿病的经验揣介于后。1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气郁证《伤寒论》第96条指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小柴胡汤主之。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量。”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甲亢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各证候所表现的症状与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78例甲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判断,分析证候与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的相关性及证候中的症状与激素的相关性.结果 78例甲亢患者中阴虚阳亢占43.6%;痰火内扰占30.8%:心肝火旺占25.6%.各证候中症状的轻重与甲状腺激素均呈正相关关系(r为正值,P<0.05),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无直线关系(P>0.05).结论 甲亢的中医证候以阴虚阳亢最常见;在痰火内扰、心肝火旺、阴虚阳亢三型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则各证型对应的症状可能越重. 相似文献
60.
蒲黄水煎液对小鼠妊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妊娠小鼠抗生育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蒲黄5、10、20g/kg对早期妊娠,10、20g/kg对中期妊娠均有较显著的致流产、致死胎的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部分胚胎坏死吸收。蒲黄上述剂量无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