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83篇 |
内科学 | 4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44篇 |
综合类 | 230篇 |
预防医学 | 93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1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15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 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 <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 <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引流置换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74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NIHSS为(7.09±5.53)、ADL为(85.82±15.53)、GCS为(13.18±1.17);对照组NIHSS为(15.91±7.26)、ADL为(53.86±13.39)、GCS为(10.05±1.4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6.6%(26/71),死亡11例(15.5%),低于对照组的59.46%(44/74)和24例(32.4%)(P〈0.05);治疗组患者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为(5±1.9)d、住院时间为(23±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d和(35±5.8)d(P〈0.01)。结论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一起人芽囊原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江西省崇义县横水镇在1996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发生了1122例芽囊原虫病,人群总发病率为2.39%。为查明本次暴发流行的原因,1997我们采用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和病原体实验研究的方法,证实本次暴发流行是通过污染的水而传播,同时与带虫者粪便中病原体的耐低渗性和居民饮用水的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癫痫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药物治疗有抗药性的难治性癫痫,大多寄希望于通过外科治疗使发作消失,外科治疗在癫痫治疗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癫痫的外科治疗中,对可能切除局灶性病变的病例和部分发作的病例,切除外科已取得瞩目的成果,相比之下,那些全面性癫...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一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戊酸口服液治疗,联合组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VIQ、PIQ、FIQ评分、IgG、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IQ、PIQ、F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仅联合组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评分、IgG、IgA、IgM较单一组明显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56.
司树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4,(6)
我院收治腹部创伤50例,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45例,死亡2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3岁,最大56岁。其创伤的种类:本组按内脏损伤的种类统计为56例次:脾破裂12例,肾损伤7例,胆总管断裂1例,肝破裂7例,肠系膜裂伤4例,胰腺损伤1例,小肠破裂11例,膀胱破裂2例,下腔静脉裂伤1例,直肠破裂6例,胃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小肠挫伤1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合并有:骨盆骨折7例,肋骨骨折3例,四肢骨折2例,尿道损伤6例。 相似文献
57.
58.
电磁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采用电磁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收治310例患者,都已临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21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以40~60岁居多;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5天。为了便于观察将3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磁针治疗组212例,针刺治疗组98例。1.2 诊断标准 症状体征:颈肩部疼痛,颈部强直,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手握力差,部分病人手指皮肤感觉减退及上肢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颈椎棘突旁压痛。 X线拍片示:颈椎生… 相似文献
59.
三秋树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5,(2):18-19
生我的是妈妈,可育我的却是她,我的母亲。我活着,身上折射着她给我的家教。【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当年,爸爸与妈妈离婚时,为了我的抚养权问题最终上了法庭,最后法官尊重了我的选择,让我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于是,我得以脱离妈妈的暴躁,得以有一个不再每天充满硝烟的家。那一年,我10岁,极力鼓励爸爸再婚,我深信,不管他再遇到谁,都不会比妈妈更糟糕。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