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611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4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人体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Mimics、Geomagic和Hypermesh软件对人体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椎体进行三维重建、模型修复和有限元前处理,对模型顶面施加±0.5、1、1.5、2 N·m扭矩,用于模拟人体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所产生的载荷作用,使用ANSYS软件计算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节段在前屈和后伸承受扭矩载荷作用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体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三维模型中C5~6、C6~7、C7~T1和T1~2各节段椎体在1 N·m载荷作用下,前屈时ROM分别为4.30°、3.21°、1.66°和1.41°,后伸时ROM分别为3.47°、2.86°、0.96°和0.92°。前屈时最大应力出现在椎体前缘,后伸时椎体后缘出现较大应力。ROM和应力分布的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建立的脊柱颈胸结合部三维模型精确逼真,符合脊柱颈胸结合部的生物力学特性,模拟结果可为临床病理研究和颈胸部手术术式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基于CT图像对人体颈胸段脊柱C5~T2节段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有限元方法探究椎弓根螺钉、钛网和钢板等不同内固定器械组合对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total spondylectomy, TS)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 建立颈胸段脊柱C5~T2节段健康完整模型,并通过与体外实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在健康完整模型基础上,建立颈椎C7节段行TS后的4种重建模型:TM+AP+DPS模型(钛网+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M+AP+SPS模型(钛网+前路钢板+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M+DPS模型(钛网+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AP+DPS模型(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分析各重建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时的ROM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TS术后重建会大幅度降低重建节段ROM,模型的重建节段ROM均下降超过93%,后路单节段螺钉固定时,钛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4种模型重建节段固定效果相近,后路双节段螺钉固定的3种模型中内固定器械应力分布较为平均,模型整体稳定性优于后路单节段固定模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miR-12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统计分析miR-128与胃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iR-128在胃癌中表达下调,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5例,阴性表达77例,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89例,阴性表达23例;与患者的TNM分期相关,TNM Ⅰ~Ⅱ期患者中miR-128低表达的42例,高表达28例,TNM Ⅲ~Ⅳ期患者中miR-128低表达的35例,高表达的7例.结论 miR-128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可作为胃癌分期预测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4.
<正>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敏剂进入体内后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并在激光照射下被激发,产生活性氧,特别是单态氧,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的光化学反应。随着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PDT逐渐发展为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帮助的新技术。目前,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皮肤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已经逐渐应用在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包括皮肤肿瘤、炎性皮肤病、微生物性皮肤病,现就其在皮肤疾病中应用价值作一综述。1光动力治疗的原理PDT是20世纪70年代末问世,而近几年新发展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6.
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等采用亚硒酸钠作对照,在相对稳定的轻病区,观察硒代二乙酸防治大骨节病的疗效,将244例3~13岁儿童随机分为口服亚硒酸钠组,肌注硒代二乙酸一年一次组和一年二次组,以右手 X 线片及发硒含量为监测指标。经一年的防治观察,三组均取  相似文献   
67.
病例资料女,62岁,性格变化3年余,头痛3 d。外院MRI提示右额部占位伴中线移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胸部平片未见明确异常。头颅MRI(图1~4)示:右额部颅骨内板下一巨大肿块,大小约68 mm×64 mm×65 mm,病灶整体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伴典型“脑膜尾征”(图3);肿块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境界清楚,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病灶边缘见多发囊性信号影(图1),邻近颅骨内板增厚,局部骨皮质不连续;邻近脑实质受压内移,内伴大片水肿;右侧侧脑室及左侧侧脑室前角、第三脑室受压变扁,中线结构明显左移。MRI显示右额叶脑实质受压及以“脑膜尾征”等脑外肿瘤征象,诊断脑膜瘤应无异议;同时,肿块内部可见与肿块整体信号差异明显的多发结节,病灶周围见大片水肿及邻近颅骨破坏,影像诊断为侵袭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的25例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造影评估血管再通,TICI分级≥2b级为血管再通。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TICI分级≥2b级23例,2a级1例,0级1例;取栓成功率为92.0%(23/25)。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为12.0%(3/25)。出院时,mRS评分≤2分12例,3~5分11例,6分2例。结论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丁聪  柏根基 《磁共振成像》2021,12(8):104-107
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一种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可以同时对肝脏的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而准确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有利于减少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慢性肝病的预后.笔者系统阐述了Gd-EOB-DTPA在评估肝脏功能的原理及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0.
左心室功能评估对心脏疾病的诊断、风险分层、治疗及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心脏CT血管成像(C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成像技术,目前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也能获取左心室容积和功能方面的信息。64层及以上的多层螺旋CT(MSCT)可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无需对比剂和辐射的重复暴露,心功能分析结果可重复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