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从纤溶系统活性探讨心病血瘀证及其不同证型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心病非血瘀证患者与2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I-1)。结果:①心病血瘀证组的t-P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PAI-1、PAI-1/t-P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②心病血瘀证不同证型组的t-PA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AI-1、PAI-1/t-PA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是心病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t-PA、PAI-1、PAI-1/t-PA的水平对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5.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紧系“新医科”发展内涵,对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是当前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此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从扩大课程设置面、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建立跨学科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评价体系6个方面开展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以培育适应新医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中医诊断学科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56.
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期患者及其常见病位的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辨识。方法:选择61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165例2型糖尿病期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电子鼻(EN011103-A)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进行气味图谱辨识。结果:(1)2型糖尿病前期常见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肺、脾;糖尿病期常见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脾、胃、肺、心、心神。(2)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和健康组的气味图谱辨识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最高,为98.19%。(3)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常见病位证素的气味图谱辨识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均是最高,分别为76.00%、80.76%。(4)除病位证素心外,使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单个病位证素气味图谱的辨识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结论:运用阵列式气体传感器电子鼻结合模式识别算法可以对2型糖尿病的分期与病位作初步的辨识,可以为中医嗅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为中医病证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失眠临床常见误诊证型、疾病及误诊原因,以求减少和避免误诊误治情况。方法通过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结果笔者发现由于失眠临床证型比较多,且易与其他生理或病理性睡眠障碍相混淆,故常会产生误诊误治的情况。结论笔者认为通过对临床误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有效避免误诊误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2019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381篇文献,共402首方剂,总计32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241次;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有25味,其中黄芪使用频次最多,达241次。药物归类以补气药为首,其次为补阴药。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从支持度看,茯苓、陈皮、白术关联度最高;从置信度来看,黄芪、沙参、白术关联度最高;从提升度来看,白术、党参、茯苓相关性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有沙参、麦冬,生地黄、百合、鱼腥草、莪术、半枝莲、桃仁、桔梗、五味子、仙鹤草、太子参、当归,杏仁、瓜蒌、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贝母,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4个有效聚类群。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肺癌治疗用药规律,其治法主要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等,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基础,其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湿热证及不同湿热比重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思路。方法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选取156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150例慢性胃炎非湿热证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与湿热因素的关系。结果 慢性胃炎湿热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39.74%)高于非湿热组(21.33%);湿热证患者中,湿热并重占比最高(61.54%),其次是湿重于热(28.85%),热重于湿占比最小(9.61%),三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43.75%、26.67%、53.33%;与湿重于热组相比,非湿重于热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 慢性胃炎湿热证与非湿热证间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存在差异,且临床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湿热证患者以湿热并重为主;相较于“湿重”的胃内环境,“湿热”和“热”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更为密切,其胃内环境更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存与繁殖。 相似文献
60.
不孕症排卵障碍中医机理及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亦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婚姻、家庭及社会各方面。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二者均与生殖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不孕症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不孕症的中医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现就目前有关不孕症排卵障碍的中医机理研究及中医辨证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