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之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医师制定合适的行为介入和卫教宣导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以自填问卷的方式,对我院建档复诊的MSM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健康状况及服药情况、性行为模式三大部分。结果:263例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中,48.7%出现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职业、病程、CD4 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是否使用HAART药物、主要性伴侣是否为HIV感染者、是否有非主要性伴侣、有无使用娱乐性药物8个因素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梅毒感染的相关变项。多因素分析发现,教师/军人/公职人员(OR=0.20)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使用HAART药物(OR=4.67)、主要性伴侣是/有的是有的不是HIV感染者(OR=3.41)、有非主要性伴侣(OR=2.19)以及使用娱乐性药物(OR=2.14)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MSM艾滋病感染者之后感染梅毒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后续的追踪管理中应结合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员的行为介入和卫教宣导,减少其梅毒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影响海南黎族人结核发病的因素,为控制海南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海南黎族人居住较多的市县随机选取结核患者130例作为本次调查的病例,另在上述地区选取233例非结核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研究。对可能影响结核发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结核病发病的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收入、性别、酗酒、吸烟。结论:应加强海南黎族地区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结核病防治措施,引导全民共同遏制结核病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分析模拟定位机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以保证临床定位的科学性,提高治疗实施的准确性和精度。方法:从模拟定位机机械、射线部分、床、附件等方面分析确认QA和QC主要内容和检测方法。结果:得出了模拟定位机QA和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的方法。结论:作为模拟定位机QA和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对各级放射治疗单位模拟定位机QA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食管癌,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70株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共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80株,表皮葡萄球菌276株,溶血性葡萄球菌214株.葡萄球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50.41%),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8.56%)及败血症(14.64%).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超过88.5%,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50%,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超过40%,对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4.6%,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并呈现多药耐药.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敏感,应作为治疗严重葡萄球菌感染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30~85)min,术中出血量40(10~100)ml,平均住院时间5(2~10)d.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0(6~120)个月.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0.0%(8/40),5年生存率为90.0%.T1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7.9%(5/28),低于T2期患者的25.0%(3/1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61);高分化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9%(4/31),明显低于中分化腺癌的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7,P=0.04);肿瘤直径小于3 cm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0.7%(3/28),明显低于大于或等于3 cm者的41.7%(5/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0,P=0.03).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与肿瘤部位(x2=0.139,P=0.93)、分型(x2=1.290,P=0.53)和手术切除方式(x2=0.667,P=0.41)无关.结论 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适应证为肿瘤直径小于3 cm和高分化的T1、T2期患者.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获取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实验组实并发率为16.7%,护理满意率为97.6%,对照组并发率为33.3%,护理满意率为87.2%,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8.
林锋  王永刚  曹晖  苏薇薇 《中药材》2012,(7):1161-1164
目的:建立参芪扶正注射液大分子物质的检测方法,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法分离参芪扶正注射液样品,采用MALDI-TOF-MS检测大分子物质,同时进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根据大分子物质检测结果及过敏反应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中间体存在分子量3800~4000 Da的大分子物质(植物蛋白与多糖),这些大分子物质会引起豚鼠过敏反应。经过生产过程的逐步除杂,大分子物质在参芪扶正注射液成品中已完全去除。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对参芪扶正注射液样品中大分子物质进行检测的方法,具有简便、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25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08年2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1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0.5-2)度;25例术后随访1-9个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2例。结论: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注射用头孢吡肟与多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别观察头孢吡肟与甲硝唑、维生素B6、氨茶碱、酚磺乙胺、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h内配伍液中头孢吡肟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头孢吡肟与氨茶碱、甲硝唑和维生素B6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外观与头孢吡肟的含量均发生明显改变。而头孢吡肟与酚磺乙胺、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头孢吡肟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吡肟与氨茶碱、甲硝唑和维生素B6不可配伍使用。与酚磺乙胺、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