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床上脾多与湿相连,能引起脾胃消化道多种慢性疾病。脾胃属中焦,为一身气机之中枢,中焦得畅,则上下沟通无阻。故临床上辩证施治,把握本质病机,参苓白术健脾祛湿而治三焦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2.
古今医家通过实践,发现阳明腑实、阴血津液内亏、瘀血阻滞阴分、湿热阻遏气机、虚阳浮越均可引起潮热,但因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差异.临床应审证求因,把握本质病机,发挥"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等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23.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乃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但随着后世医家对五苓散临床运用实践的不断深入,此方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运用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就是其典型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肤悦康洗剂对豚鼠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急性湿疹豚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1只、泼尼松龙组13只、肤悦康洗剂低剂量组12只和肤悦康洗剂高剂量组13只。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在激发区外涂生理盐水,肤悦康洗剂低剂量组于激发区外涂肤悦康洗剂1.2 g生药·m L-1,肤悦康洗剂高剂量组于激发区外涂肤悦康洗剂2.4 g生药·m L-1;泼尼松龙组外涂泼尼松5 m L∶0.125 g。记录各组豚鼠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计算疗效指数。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豚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豚鼠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病理学观察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充血和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肤悦康洗剂高剂量组、肤悦康洗剂低剂量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肤悦康洗剂可有效改善模型豚鼠皮损血管扩张、水肿,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
用药繁简,关系临证疗效,不可不慎。然医者有用药精简者,亦有用药繁多者。虽个人用药习惯不同,亦有用药之特色所在,贵乎切中病机,诸药相合而成有制之师。故本文试从用药繁简比较,提出用药繁简当于切中病机为宜之论。  相似文献   
26.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后世辨证论治先河,其遣方用药,法度严谨。精研仲景之法,不断扩大经方运用范围,可解决诸多疑难杂症。兹不避浅陋,录经方临证医案四则,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肤悦康洗剂联合补脾祛风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特应性皮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细胞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入选11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肤悦康洗剂(苦参、白矾、土槿皮、地肤子、白鲜皮、荆芥、广东紫荆皮)湿敷患处联合补脾祛风方(党参20g,白术10g,炙甘草10g,黄芪20g,白蒺藜15g,茯苓15g,防风10g,蝉蜕10g)内服治疗;对照组外用尿素乳膏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积分变化情况,并检测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Th17、IL-17及IL-23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SASSAD积分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及皮损中Th17、IL-17及IL-23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且与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肤悦康洗剂联合补脾祛风方治疗特应性皮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皮损SASSAD积分,降低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Th17、IL-17及IL-23水平。  相似文献   
28.
数脉为临床常见脉象之一,多数医家认为乃阳热蒸腾、气血行速、脉来疾迫所致.见到数脉,一般即辨证为热证.实际上,数脉之主证并非仅为热证,数脉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证等,故临证宜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29.
数脉乃临床之常见脉象,一般认为主热证,而实际临床上,数脉之主证绝非热证一种。数脉也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等其它证,故医者临证时一定要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0.
数脉为临床常见脉象之一,多数医家认为乃阳热蒸腾、气血行速、脉来疾迫所致.见到数脉,一般即辨证为热证.实际上,数脉之主证并非仅为热证,数脉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证等,故临证宜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