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问题(5~9):一10岁男孩因皮肤“脏”而有鳞屑来诊。其皮肤出生时外观正常,但生后一年中躯干、腹部和四肢出现持续存在的厚黑鳞屑。虽掌跖无病变,但屈侧受累。个人史无哮喘或枯草热。(5)哪两个临床诊断最为可能?a.寻常性鱼鳞病,b.X-性联鱼鳞病,c.层状鱼鳞病,d.表皮松解性过度角化症,e.Conradi 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42.
一氧化氮是一种细胞间信使,近年来又被看作是一种细胞毒效应分子,可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其合成和生物学效应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一氧化氮可能通过参与黑素细胞破坏和调节自身免疫在白癜风发病中起作用。文中综述了一氧化氮及其细胞因子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43.
作者研究了46例化脓性肉芽肿病变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组织,其中20例作了组织化学研究(阿新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PAS染色、网硬蛋白染色、Van Gieson染色、地衣红染色及Verhoeff染色),5例作了超微结构检查(透射电镜).结果:光镜检查,所有病例都经组织学确诊.全部病损都为皮肤隆凸状的真皮结节状膨大,由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所构成.在不同的病损,这两种组织的相对比例和它们的成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PUVA)对银屑病有很高的疗效,但是并不能治愈银屑病,故需持续应用.PUVA的最大危险之一是紫外线诱发的皮肤日光性角化症,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癌加速出现.在斯坦福的另一项研究中,随访了75个PUVA治疗后的病例,3年中9例发生日光角化症、1例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45.
喜树碱对角化上皮增殖及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动物实验显示喜树碱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的增生并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喜树碱在浓度为10~(-7)~10~(-9)mol/L时抑制人类角朊细胞增殖,浓度为10~(-9)~10~(-11)mol/L时能促进角朊细胞分化。该药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两方面作用,可能与其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有关,其诱导分化的作用对银屑病治疗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6.
新近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皮肤中调节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及免疫和炎症反应,因而可能成为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新靶标.临床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激动剂已被试用于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黑素瘤、多毛症、血管肿瘤和脂肪营养不良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激动剂的研究可能提供皮肤病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47.
结节病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非干酪化性肉芽肿形成,可累及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而好发于肺、淋巴结、皮肤及眼等部位。  相似文献   
48.
作者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例系统性硬皮病和3例局限性硬皮病皮损的毛细血管改变.毛细血管最早的改变是在内皮细胞之间出现大的裂隙,这就容许血浆的溢出,是硬皮病出现水肿期的解释.进一步的改变是内皮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最后是内皮细胞的破坏:细胞核呈颗粒状或匀质状,细胞膜破裂,细胞器游离到细胞间或血管腔中.内皮细胞的空泡化和破坏,无论有无血管周围细胞浸润都可以出现.这种细胞毒性效应可能与Kahaleh等最近描述的一种循环因子有关,该因子存在于系统性硬皮病和雷诺氏综合征病人的血清中,对内皮细胞有特异性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9.
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造成孢子丝菌实验性感染,观察碘化钾的治疗作用和病损发展过程中病原体与炎症浸润细胞的变化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进一步证实碘化钾对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作用与宿主的免疫力有关,并发现碘化钾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在感染部位的浸润和增强小鼠对孢子丝菌的抵抗力,还表明碘化钾对小鼠内脏感染无效,而对血源播散型皮肤感染的作用因小鼠的免疫状态而异。  相似文献   
50.
利用雌激素化小鼠阴道上皮和鼠尾鳞片表皮研究了三种石蒜碱衍生物抗银屑病药效作用。见到单乙酰石蒜碱、双乙酰石蒜碱和二氢石蒜碱均显著地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作用与氨甲喋呤相仿。三种衍生物与氨甲喋呤均促进表皮颗粒层形成,其中二氢石蒜碱的作用比氨甲喋呤强。与氨甲喋呤和二氢石蒜碱不同,单乙酰石蒜碱和双乙酰石蒜碱均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