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患者女,34岁,1996年初左中指皮肤干燥、脱屑、痒,未经任何诊治。5个月后左中指甲从游离端开始甲板失去光泽,逐渐变灰白、甲下碎屑,距病甲游离端1/3处甲板分离以及虫蚀样残缺,于1996年5月来我科门诊就诊。既往无足癣,亦无猴、鸡、狗及鸟类接触史,家...  相似文献   
12.
隋代到清代中医医籍中有关银屑病的资料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对祖国医学的继承、整理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苯酰(BP)常用于治疗痤疮,是一种强力抗菌药,能透入毛囊而消灭痤疮丙酸菌。该药亦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的皮肤病。作者通过离体和体内的实验方法研究了~(14)C 标记 BP 的经皮吸收与代谢。作者切取人体皮肤组织块以扩散细胞技术进行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外用的 BP 保持原样地透过角质层或透入毛囊,扩散到表皮和真皮内,在这里转变成苯甲酸,这一转变的过程可能有毛囊中的细菌参与。体内实验是通过恒河猴进行的。局部外用和肌内注射小量~(14)C 标记 BP,然后检查尿中标有~(14)C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报告用石蜡切片和电镜观察部分凝集素在表皮细胞中的分布,为研究角朊细胞分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采用半薄切片油镜观察21种凝集素在正常表皮的结合形式,试图得到比石蜡切片更细微的图象,并为进一步用电镜研究提供线索,同时增加凝集素的种类,以补充文献有关人类正常表皮凝集素结合形式的报告。一、资料和方法标本:外科整形等手术的外观及组织学正常皮肤19份。试剂及方法:生物素标记凝集素(Vector产品)BSL-1、BSL-11、ConA、DBA、DSL、ECL、Jacalin、LCA、LEL、PHA-E、PHA-L、PNA、PSA、RCA-120、SBA、SJA、STL、SWGA、UEA-1、VVA、WGA,ABC试剂(Vector产品)DAB(Sigma产品)。标本作半薄切片(1~2μm),21种凝集素标记染色及常规HE染色,凝集素标记染色方法按本教研室方法,油镜下观察,以棕色染色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197例甲真菌病真菌分离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于1995年9月至1996年12月对门诊197例甲真菌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病例情况:197例均具典型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其中女144例,男53例。年龄12~80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至40年,平均57年。临床分型: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DLSO)99例,白色浅表性甲真菌病(WSO)2例,近端甲下甲真菌病(PSO)16例,全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TDO)80例。方法:取材:每一病例选择一个病变较严重的病甲作为靶甲,行甲修剪取材。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利用小鼠阴道上皮和小鼠尾部鳞片表皮为实验模型.分别评价了石蒜碱对上皮有丝分裂和表皮角化的影响,并以氨甲喋吟为阳性对照.石蒜碱30mg/kg体重腹腔注射,显著地抑制了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促进鼠尾鳞片表皮的颖粒层形成,两种作用都较氨甲喋吟1mg/kg体重者为强.石蒜碱7.5mg/kg体重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角甚为显著(P<0.01).但较氨甲喋吟为弱.而其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却比氨甲喋吟强.石蒜碱30mg和7.5mg/kg体重,可能具有纠正银屑病表皮异常变化的潜在能力.而7.5mg/kg体重的剂量还不及小鼠LD50的1/10,在药理学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常伴有关节、心肌等多器官损害。皮肌炎本身所致的肾脏受损较少见,但皮肌炎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后者可并发急性肾损伤,肾功能衰竭一旦形成,病死率很高,预后极差。我院收治1例皮肌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及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全身皮损伴四肢无力10余  相似文献   
19.
为下列问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亚急性皮肤LE病人中频度增高的HLA抗原是:a.HLA-B_7,b.HLA-B_8,c.HLA-B_(27),d.HLA-D RW_3,e.HLA-DRW_(10).2.肼苯哒嗪诱发的LE:a.见于遗传性慢乙酰化者,b.见于遗传性快乙酰化者,c.不存在对肼苯哒嗪的抗体,d.不存在DNA抗体,e.ANA滴度为阴性.3.SLE出现下列何种皮肤症状时,其严重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a.网状青斑,b.荨麻疹,c.多形红斑,d.无瘢痕脱发,e.Raynaud氏现象4.病人具有针对下列何种抗原的抗体时,其ANA滴度最可能为阴性?a.RNP,b.Ro,c.PM-1,d.Sm,e.SS-B.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内皮素与银屑病的关系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2例正常人及54例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其中寻常型银屑病45例(进行期32例,静止期1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9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水平为43.5±15.71pg/ml,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为62.01±21.15pg/m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红皮病型又较寻常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为高(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进行期与静止期相比其内皮素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内皮素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理,可能对银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