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给社会、家庭、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与心电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脑梗死时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及时发现心血管功能障碍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减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显著改善预后。近年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可有不同程度升高[1],血浆BNP检测有助于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风险的评估[2]。国外有研究[3]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病死率的有效预测因子。作者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2.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脑膜炎(菌脑)与病毒性脑炎(病脑)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23例菌脑、26例病脑血清PCT含量,同时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菌脑组血清PCT和CRP含量明显高于病脑组(P〈O.01)。结论PCT联合CRP检测是早期鉴别菌脑和病脑灵敏而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3.
39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排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T2DM患者和健康成人尿TGF-β1水平,糖尿病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口服ALA 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 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T2 DM 患者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 血糖( PPG )、糖化血红蛋白 A1 c (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及尿TGF-β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患者加用ALA治疗6个月后,尿TGF-β1排泄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尿 TGF-β1排泄变化与尿清蛋白排泄变化正相关,与 FPG、PPG、HbA1c变化无相关。结论 ALA对T2DM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降低尿TGF-β1排泄相关。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比较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320例,分别计算CHADS2评分(总分0~6分)和CHA2DS2VASc评分(总分0~9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0分)、中(1分)、高危(≥2分)三组,比较两种评分在相同危险组间的差异。结果320例入选患者t260q6(81.30%)未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凝措施,45例(14.10%)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卒中,15例(4.70%)平素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CHADS2评分组低危患者28例(8.80%),中危患者95例(29.71%),高危患者197例(6160%);CHA2DS2VASc评分组低危患者6例(1.90%),中危患者24例(7.50%),高危患者290例(9060%),x^2检验提示两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一致性检验示两种方法一致性差(Kappa=0208)。结论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优于CHADS2评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396.
目的探讨影响正畸患者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因素,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45例正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正畸治疗需要指数的美观量表、骀感知量表和正性情绪及负性情绪量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末成年患者负性情绪得分比成年患者低(u-1886.500,P〈O.05),正在矫治的患者较尚未矫治的患者正性情绪得分较高(u-2228.000,P〈o.05)。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的分量表“社会影响”(x%2-11.794,P〈0.05)、“审美态度”(X^2-45.853,P〈O.05)、“牙齿自信”(x^2-33.551,P〈0.05)与负性情绪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需要指数的美观量表、l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殆感知量表得分和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P〈O.05);“社会影响”与正性情绪得分呈负相关(P〈O.05)。结论成年正畸患者的负性情绪较青少年患者高,正畸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正性情绪,牙科审美负面社会心理影响越多,患者负性情绪越高。  相似文献   
397.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临床疗效,比较CRT有反应和无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CRT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置入CRT-P/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4例,收集术前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合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改善,评估CRT疗效.比较有反应和无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CRT反应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者共204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64.8±11.9)岁,随访6~60个月.CRT有反应者125例(61.3%).有反应的患者中,女性、QRS波时限≥150 ms及QRS波形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6% (52/125)、58.4%(73/125)、65.6%(82/125),明显高于CRT无反应的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QRS波时限≥150 ms是CRT有反应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CRT有反应的患者生存率高于无反应的患者(P<0.001).结论 临床特征,包括女性、QRS波时限≥150 ms及CLBBB,与CRT反应密切相关,其中QRS波时限≥150 ms能独立预测CRT有反应.CRT有反应的患者预后优于无反应的患者.  相似文献   
398.
目的 了解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与正确行为形成的匹配性,为有针对性制订和实施职业健康宣教,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十七个街道的环卫女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正确行为形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调查的1 463例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6.94%,正确行为形成率为49.12%。不同特征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与正确行为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的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正确行为形成率。而不同工龄的比较表现为工龄在15年以上者正确行为形成率高于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环卫女工对“工作中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性”、“职业卫生培训必要性”、“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预防职业病”、“是否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知晓率分别为44.09%、78.47%、73.62%、51.47%、17.98%;对应的行为“主动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上岗前是否做过职业健康检查”、“是否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工作中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是否签署劳动合同”的形成率分别为35.20%、30.96%、55.23%、33.15%、8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既知晓“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性”、“职业卫生培训必要性”、“是否了解劳动合同法”这三个知识点又能形成正确行为的环卫女工数分别是对应的既不知晓上述三个知识点又不能够形成正确行为的环卫女工数2.0倍、2.14倍、1.06倍。 结论 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与正确行为形成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高度关注和加强这一弱势人群的职业健康管理,保护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399.
400.
目的:观察夹脊、督脉不同配穴的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的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是:假模组(n=8)、模型对照组(n=8)、夹脊电针组(n=8)、督脉电针组(n=8).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于SCI后0.5h和4h分别在夹脊与督脉的穴位进行1次电针治疗.SCI后8h,每组8只大鼠行Western-blot检测脊髓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假模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夹脊、督脉电针可以通过抑制SCI后IL-1β、IL-6、TNF-α3种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SCI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来保护脊髓,减轻损伤的发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