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8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死亡和永久性脑损害的主要病因之一。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02年2月收冶HIE 121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2.
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脑外伤的患者在基层县医院越来越多。脑外伤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咳痰困难,常行气管切开术,极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占据主要地位,死亡率占20%~50%。为控制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本院收集此类标本187例,对其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希望借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E(Ig E)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干预Ⅰ组28例、干预Ⅱ组32例、干预Ⅲ组35例。四组治疗包括常规的抗病毒、抗感染、解痉、平喘、必要时吸痰等对症治疗。临床治愈后,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干预Ⅰ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1次/d,疗程1个月;干预Ⅱ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次/d,睡前口服,疗程3个月;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1支/次,1次/d,疗程2个月。随访1年,记录各组喘息次数及哮喘发生情况,同时监测血清总Ig E和EOS计数的变化。结果 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干预Ⅰ、Ⅱ、Ⅲ组的喘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随访12个月,干预Ⅲ组喘息次数[(0.8±0.3)次]低于干预Ⅰ组[(1.7±0.4)次]、干预Ⅱ组[(1.6±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93,P<0.05),干预Ⅲ组哮喘发生率(11.42%)低于干预Ⅰ组(32.14%)、干预Ⅱ组(2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88,P<0.05)。干预Ⅰ、Ⅱ、Ⅲ组血清总Ig E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干预Ⅲ组低于干预Ⅰ、干预Ⅱ组(均P<0.05),其中随访12个月,干预Ⅰ、Ⅱ、Ⅲ组血清总Ig E[(123.55±122.43)、(126.69±95.81)、(65.30±68.20)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290.21±122.12)、(291.10±142.25)、(286.20±152.10)μ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40,3.62,5.32,均P<0.01);对照组随访前后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EOS计数干预后有下降,仅干预Ⅲ组随访6、12个月[(0.34±0.11)×109/L、(0.29±0.07)×109/L]低于治疗前[(0.56±0.0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差义(t=2.34,2.72,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吸、孟鲁司特和匹多莫德口服等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血清Ig E水平,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临床治愈后发生反复喘息和哮喘的概率,有效改善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以严重喘憋为主,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1]。近年来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部分患儿易发生反复喘息或哮喘[2]。因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反复喘息进行药物早期干预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我院采用孟鲁司特口服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现其具有预防喘息复发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右室功能的短期改变。方法测量冠心病(CH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右室常规超声指标,以及Tei指数、TA Sa、TAPSE及心尖四腔观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CHD组术前、术后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D组术前TA Sa、TAPSE下降及Tei指数增高,术后较术前TAPSE增高及Tei指数下降,术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A Sa、TAPSE下降及Tei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 Sa与TAPSE呈正相关(r=0.641,P0.01),Tei指数与TA Sa、TAPSE呈负相关(r=-0.542,P0.01;r=-0.570,P0.01)。结论 TA Sa、TAPSE及Tei指数相关性良好,能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右室功能的短期改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成人淹溺肺损伤的CT表现,为观察该病病情的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例成人淹溺后一系列胸部CT图像,采用标准肺窗和纵膈窗观察图像,分析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病灶形态:表现大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2例(11.76%),斑片状实变4例(23.53%),磨玻璃影14例(82.35%),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12例(70.59%),局限性肺气肿5例(29.41%)。病灶分布:13例两肺各叶分布,其中8例两肺弥漫性分布,5例呈蝶翼状分布,3例分布于两肺下叶,1例右肺中下叶及左肺下叶。治疗后3~7天复查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论胸部CT能客观反映淹溺肺损伤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肝泰合剂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分期为Ⅱ、Ⅲ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肝泰合剂治疗)38例,对照组(射频、谷胱甘肽治疗)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71.05%,对照组58.33%(P0.05);治疗组AF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主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泰合剂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8.
自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抽液、囊腔内注入高聚生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林建军 《微创医学》2003,22(2):147-148
目的探讨代偿期肝硬化在不同因素下声像改变的特点.方法42例疑为代偿性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均经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血清肝功能检测后,均行肝组织活检,以超声及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并嘱患者定期复查.结果4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全部定期复查,因病变结构及程度不同、某些病变引起的声学改变、因治疗使用药物不同,以及饮食结构的失调等声像表现不一,造成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判断失误的可能.结论超声对于代偿期肝硬化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参芪片配合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微波凝固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们采用参芪片配合微波凝固治疗肝癌 ,并与单纯微波凝固治疗作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例 ,诊断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标准。全部病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参芪片 +微波治疗 ) 3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1 7~ 76岁 ,平均 4 8.5 7± 1 2 .96岁 ;单个癌灶 4例 ,多个癌灶 2 6例 ;癌灶直径≤ 5 cm2例 ,>5 cm 2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