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湿热病湿热证病邪易滞留气分,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方法:以肥甘饮食造成高脂血症模型,观察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新西兰白兔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的分泌情况。结果:肥甘饮食使新西兰白兔形成高脂血症后,致内毒素诱导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分泌峰值降低,但消退延缓。结论:提示温病湿热病邪致病,不仅仅是湿邪和热邪病理性质的简单相加,还存在湿邪和热邪相互影响、蕴蒸合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应用藏茵陈对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小鼠模型进行治疗,通过实验初步探讨该药对小鼠病毒性肝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藏茵陈组.分别在造模前后测定小鼠的肛温和体重,并在造模后分别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肝功能两项、小鼠肝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通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损害明显;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藏茵陈组ALT、AST及MDA含量均有所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所升高,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药物组的肛温有回归正常范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藏茵陈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药物组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均有所改善,以藏茵陈组较明显.结论 初步判断藏茵陈对于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但用药后小鼠体重有所下降,可能与藏茵陈的苦寒导致脾胃功能损伤有关,可继续探索藏茵陈的最佳用药配伍及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观察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及NF-κB的干预作用,以期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气候仓、肥甘饮食加流感病毒滴鼻感染造模成功后,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组以相应中药干预,比较各组肺指数、光镜下病变程度半定量、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肺指数、肺部病理改变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其中全方效果最佳。结论:蒿芩清胆汤具有抗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减少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截断"炎症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4.
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为中药应用于湿热证治疗提供模型基础.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造模)、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肺病毒含量.并与正常组、病毒组小鼠进行肛温、血脂、肺病变程度等方面的比较.结果 正常组、病毒组、模型组小鼠的体重分别为(21.5±0.91),(19.44±1.55),(22.16±0.94)g,模型组高于正常组、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肛温分别为(35.8±0.4),(35.6±0.3),(36.6±0.4)℃,模型组温度增高(P<0.05).此外模型组血脂亦较其他2组升高明显.模型组、病毒组的肺指数和肺病变程度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模型无论发病条件、病变程度,还有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银翘柴桂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甲1型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模型,用不同浓度银翘柴桂颗粒溶液治疗后,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及细胞因子IL-2、IL-6含量;中性红比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银翘柴桂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上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而中高剂量组能够提高IFN-γ、IL-2活性,同时抑制IL-6的活性(P<0.05)。结论:银翘柴桂颗粒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6.
我院非典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静脉滴注清热解毒中药针剂,如清开灵、鱼腥草、穿琥宁注射液等,选择其中1~2种,配合应用抗生素,用的多是头孢三代合大环内酯类药物;严格掌握激素应用指征;保证呼吸道通畅,以血氧饱和度为监测指标,有呼吸衰竭征象者,早做气管切开或无创给氧;对非典我们认为属风湿挟湿,采用卫所营血辨证施治,处方以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等方加减、佐加贯众、岗梅根、马勃、野菊花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挟湿者,以中焦湿浊为主、加用苍术、藿香、佩兰等.  相似文献   
77.
通过学习吴鞠通的著作,分析他的学术思想与成才过程,并借此探讨面对新疾病谱、新时代要求该如何学习、发展中医:借鉴先贤,理论——临床——理论——临床,层层深化,不断升华,创新、完善、发展适应现代疾病特点的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78.
脾胃湿热证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对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JEM-1200EX型扫描电镜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脾窦、内皮细胞、淋巴滤泡、巨噬细胞、浆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湿偏重组和热偏重组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而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改变较轻.结论: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均可使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而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能有效修复大鼠脾脏各结构的异常,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9.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方法对242例冠心病及脑梗塞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体质组、湿热夹瘀体质组和非湿热体质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42例患者中,有37.19%和30.99%分别为湿热体质和湿热夹瘀体质,两者相加占总被调查病例的68.18%,也就是说,大约2/3的被调查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湿热体质特征。血脂异常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人分别占63.16%、46.96%,而且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非湿热体质组(P<0.01);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病人(P<0.01)。说明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和“微观血瘀证”特征。结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基础,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80.
现代高等中医临床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近来,在多次中医药教育发展会议和国家教育发展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及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反复强调加强中医药临床技能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在此契机下,全国中医院校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努力开辟临床教学园地,以保证临床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从理论走向临床。此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中医药人士所关注,其面临深层次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亦值得深思和探讨! 1 现状 1.1 院校教育的成就与弊病 在中医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实践科学,根据其“坐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