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施质量工程 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高等教育数量的逐年增长对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引起了众多教育家、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2.
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湿热病湿热证病邪易滞留气分,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方法:以肥甘饮食造成高脂血症模型,观察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新西兰白兔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的分泌情况。结果:肥甘饮食使新西兰白兔形成高脂血症后,致内毒素诱导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分泌峰值降低,但消退延缓。结论:提示温病湿热病邪致病,不仅仅是湿邪和热邪病理性质的简单相加,还存在湿邪和热邪相互影响、蕴蒸合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应用藏茵陈对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小鼠模型进行治疗,通过实验初步探讨该药对小鼠病毒性肝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藏茵陈组.分别在造模前后测定小鼠的肛温和体重,并在造模后分别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肝功能两项、小鼠肝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通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损害明显;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藏茵陈组ALT、AST及MDA含量均有所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所升高,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药物组的肛温有回归正常范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藏茵陈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药物组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均有所改善,以藏茵陈组较明显.结论 初步判断藏茵陈对于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但用药后小鼠体重有所下降,可能与藏茵陈的苦寒导致脾胃功能损伤有关,可继续探索藏茵陈的最佳用药配伍及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湿热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热化湿消瘀法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脂饮食联合内毒素静脉注射法复制出湿热证兔模型,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该模型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情况及清热化湿消瘀法的干预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湿热模型组兔呈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改变,包括动脉内膜损伤、粥样斑块形成、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经清热化湿消瘀法干预后上述病变明显改善。【结论】湿热内蕴化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观有充分的形态学证据支持,清热化湿消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5.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特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培政  刘亚敏 《新中医》2001,33(11):6-8
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中风的特色。叶天士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为阳化内风,其演变与肝关系密切,但五脏的盛衰皆可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而致中风。治疗上以滋肾养肝为治疗中风之大法,并立调理五脏为治疗肝风之纲要。叶氏对中风详尽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其治疗上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6.
我院非典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静脉滴注清热解毒中药针剂,如清开灵、鱼腥草、穿琥宁注射液等,选择其中1~2种,配合应用抗生素,用的多是头孢三代合大环内酯类药物;严格掌握激素应用指征;保证呼吸道通畅,以血氧饱和度为监测指标,有呼吸衰竭征象者,早做气管切开或无创给氧;对非典我们认为属风湿挟湿,采用卫所营血辨证施治,处方以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等方加减、佐加贯众、岗梅根、马勃、野菊花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挟湿者,以中焦湿浊为主、加用苍术、藿香、佩兰等.  相似文献   
77.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个涵盖了多种疾病的临床概念,患病率高,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虽有针对不同机制的治疗药物,但效果有限且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对前人治痛之法进行继承和发扬,衍生出了“久痛入络”理论。鉴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尤其适用于此理论进行诊治。该研究认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久痛所入之络实为层次较深的“阴络”,即髓络,病性当属本虚标实,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前提、络脉空虚为基础,与肝、肾、心之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该病病机可归纳为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迁延不愈,耗损气血,髓中络脉空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形成而凝滞于络内,不通则通,迁延难愈。该病的治则以通法贯穿于始终,具体包括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和络虚通补等。该文基于“久痛入络”理论阐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相关治法,为从中医络病学角度认识与防治该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8.
通过学习吴鞠通的著作,分析他的学术思想与成才过程,并借此探讨面对新疾病谱、新时代要求该如何学习、发展中医:借鉴先贤,理论——临床——理论——临床,层层深化,不断升华,创新、完善、发展适应现代疾病特点的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79.
脾胃湿热证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对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JEM-1200EX型扫描电镜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脾窦、内皮细胞、淋巴滤泡、巨噬细胞、浆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湿偏重组和热偏重组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而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改变较轻.结论: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均可使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而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能有效修复大鼠脾脏各结构的异常,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0.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方法对242例冠心病及脑梗塞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体质组、湿热夹瘀体质组和非湿热体质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42例患者中,有37.19%和30.99%分别为湿热体质和湿热夹瘀体质,两者相加占总被调查病例的68.18%,也就是说,大约2/3的被调查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湿热体质特征。血脂异常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人分别占63.16%、46.96%,而且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非湿热体质组(P<0.01);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病人(P<0.01)。说明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和“微观血瘀证”特征。结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基础,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