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1篇 |
药学 | 67篇 |
中国医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头序楤木叶中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头序楤木(Aralia dasyphyla Miq)叶中分离到6个三萜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和波谱(UV,IR,MS,1HNMR,13CNMR,13CDEPT,HMQC,HMBC)分析,确定其中4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I),16β-羟基-18β-H-齐墩果酸(I),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II)和16β-羟基-18β-H-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IV)。用NOESY谱确定化合物I的立体构型。以上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2.
93.
甘草酸盐与甘草次酸几种提取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性味甘平,有和中缓急,润肺去痰,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甘草酸锌有抑制消化性溃疡作用;甘草酸盐、甘草次酸有诱发干扰素,增强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抑制水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不同动物模型中新型复方制剂雅静胶囊的降压及抗抑郁作用.方法 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VHR)模型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选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收缩压变异率(SBPV)4个指标观察雅静胶囊的急性降压作用.此外选用ICR小鼠通过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选取不动时间和失望时间评价雅静胶囊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在SHR动物模型的清醒状态下急性降压实验中,阳性药物厄贝沙坦及氢氯噻嗪组及3种不同剂量组的雅静胶囊急性给药后与给药前相比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3组雅静胶囊的降压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给药后记录8 h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提示:不同剂量雅静胶囊组及阳性药物厄贝沙坦及氢氯噻嗪给药后0 h~2 h血压开始下降,在2 h~4 h时间段内降压效果达到最大并可维持8 h,这些时间段内上述几组的SBP、DBP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而PP和SBPV无统计学意义(P>0.05).RVHR的清醒状态下急性降压实验的结果基本类似.结论 雅静胶囊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实验的失望时间和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提示雅静胶囊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但该作用的量效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酥脆掘海绵Dysidea fragilis中杂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中压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所获得化合物采用H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绝对构型则通过量子化学计算(ECD)法确定。结果从酥脆掘海绵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杂萜类化合物和1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酥脆内酯(1)、黑麦草内酯(2)、cavernosine(3)和dictyol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首次对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其C-6和C-8位碳信号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96.
新药金龙蛇颗粒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药金龙蛇颗粒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金龙蛇颗粒体外对人胃癌细胞MKN-45、人肺癌细胞SPCA-1的作用。结果 MTT法结果表明,对MKN-45细胞金龙蛇低、中、高剂量组24h抑制率为30.69%、32.67%、43.56%,48h为36.99%、39.04%、43.84%,对SPCA-1细胞24h抑制率则为23.33%、24.44%、37.78%,48h为28.46%、33.33%、46.34%,皆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且体现了剂量依赖效应,抑制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MKN-45细胞金龙蛇低、中、高剂量组100个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5.67%、22.17%、19.83%,200个细胞为22.09%、19.75%、17.67%,对SP-CA-1细胞100个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3.50%、28.17%、24.17%,200个细胞为24.59%、20.25%、18.25%,同样与空白组存在差异,并体现出了剂量效应。结论体外实验观察新药金龙蛇颗粒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7.
海绵是目前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中最吸引人的海洋生物之一,海绵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Phakellia属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软海绵目小轴海绵科,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近几十年来从Phakellia属海绵中分离鉴定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肽、生物碱、聚醚、萜类、甾醇、炔酸等种类,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简单总结,对Phakellia属海绵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和海绵中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从海洋生物总合草苔虫、棕色扁海绵及丰头皮海绵中寻找发现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活性跟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追踪分离活性单体,并以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总合草苔虫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均表现出极强的抗肿瘤活性;从棕色扁海绵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Ⅳ和Ⅴ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对人工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有效;从丰头皮海绵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鉴定出14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Ⅱ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我国南海生长的总合草苔虫、棕色扁海绵和丰头皮海绵资源丰富,从中分离得到的单体显示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对这些活性成分的研究为今后药用资源的开发和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山海绵Mycale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对山海绵Mycale sp.的乙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与文献报道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人肺癌细胞株PC9细胞生长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异亮)二肽[cyclo-(Pro-Ile)](1),环(脯-亮)二肽[cyclo-(Pro-Leu)](2),环(异亮-亮)二肽[cyclo-(Ile-Leu)](3),环(苯丙-脯)二肽[cyclo-(Phe-Pro)](4),环(苯丙-缬)二肽[cyclo-(Phe-Val)](5),环(苯丙-亮)二肽[cyclo-(Phe-Leu)](6),环(苯丙-异亮)二肽[cyclo-(Phe-Ile)](7),2''-deoxythymidine(8),胸腺嘧啶(thymine)(9),5-hydroxy-3,4-dimethy-5-pentyl-2(5H)-furanone(10)。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对MCF-7及PC9未显示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 1、2、4、5、6、7和10 均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本研究首次对化合物 1 ~ 10 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中国西沙群岛沐浴海绵Spongi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对沐浴海绵Spongia sp.的石油醚萃取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海绵Spongia sp.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smenodiol(1)、smenospongorine(2)、5-epi-smenospongorine(3)、dictyoceratin C(4)、epi-smenospongidine(5)、 dictyoceratin A(6)、stigmasta-4,6,8(14 ),22-tetraen-3-one(7)、3-oxo-4,6,8(14 )-triunsaturated steroid(8)、ergosta-4,6,8(14 ),22-tetraen-3-one(9)。结论 化合物1 ~ 9均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 2、3、5和 9 对3种受试菌株(白色念珠菌、须癣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表现出程度不等的抑制活性,MIC值范围在12.5~25 μg/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