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与抑癌基因PTEN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GFIR与PTEN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GFIR和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胃腺癌组织中IGFIR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42/60),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21/6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PTEN蛋白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25/6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7%(43/6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IGFIR的表达水平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IGFIR在低分化腺癌表达要高于中高分化腺癌(P=0.002),有淋巴结转移者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3),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P=0.003)、浸润深度(P=0.006)有关;在胃腺癌组织中IGFIR和PTEN蛋白表达之间旱明显负相关(rs=-0.469,P〈0.001)。结论:IGFIR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IGFIR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分子治疗靶点;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可能对IGFIR的表达有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生长抑制因子2(ING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ING2和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ING2和MMP-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1.7%和78.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χ2=13.611,P=0.000;χ2=20.138,P=0.000).ING2、MMP-1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P<0.05 ),浸润程度越深,两者的表达率越高;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分期C、D期显著高于A、B期.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ING2与MMP-13阳性表达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477,P<0.05).结论 联合检测ING2和MMP-1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经4个化疗周期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P170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P170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在化疗药物诱导作用下,外周血P170蛋白的表达呈现上升态势,且差异明显(F=11.492,P0.01);P170蛋白含量受化疗药物诱导的时间而升高。结论化疗药物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获得性多药耐药,并随药物诱导时间延续而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34.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将196例患者分成4组(0~0.499)×109/L、(0.5~0.999)×109/L、(1.0~1.499)×109/L组和(1.5~1.999)×109/L组,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计算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7%、54.7%、23.3%和28.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者使用G-CSF的量分别为(1 889.71±1 550.39)μg、(1 037.74±724.21)μg、(824.42±625.08)μg和(621.97±588.36)μ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时间分别为(6.82±4.07)天、(5.92±4.07)天、(5.81±3.61)天和(6.18±4.31)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6.0%和4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随粒细胞下降而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时、足量地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更有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5.
本实验动物使用本地狗13只,11只为实验组,2只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1只严重感染,2周后死亡,1只术后一周颈卡铁笼窒息死亡,还有2只术后1~2周发生吻合口瘘,其余8只笼内无大便者5只,有少许大便者3只,3只笼外均有大便。对照组笼内外均有大便,量无明显差别。自1985.6~1986.6按实验组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动物使用本地狗13只,11只为实验组,2只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1只严重感染,2周后死亡,1只术后一周颈卡铁笼窒息死亡,还有2只术后1~2周发生吻合口瘘,其余8只笼内无大便者5只,有少许大便者3只,3只笼外均有大便。对照组笼内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与Msh2、bcl 2、bax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8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sh2、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Msh2阴性癌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Msh2阳性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cl 2阳性表达率和bax阴性表达率在FHIT阴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在FHIT阳性癌组织中的表达 ,差异均有显著性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FHIT与Msh2、bcl 2和bax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Msh2蛋白错配修复功能的丧失是引起FHIT表达失活的原因之一 ,FHIT表达失活增大bcl 2 /bax比值 ,使细胞凋亡不能参与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外周血hMAM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乳腺珠蛋白(hMAM)检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xillary 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ncer,ALNNBC)外周血中微转移,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分别检测62例ALNNBC、6例乳腺良性疾患和6例健康成人女性外周血中hMAM mRNA的表达,并以MDA-MB415细胞为阳性参考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ALNNBC外周血hMAM表达阳性率为32.3%(20/62),乳腺良性疾患组和健康成人女性组全部阴性表达;该方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的灵敏度达1/106;C-erbB2基因阳性表达者微转移发生率高(P<0.01),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ER状态、p53表达等与微转移无关(P>0.05);复发转移组较无瘤生存组外周血中微转移率高(P<0.01).结论:hMAM可作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ALNNBC微转移与C-erbB2密切相关;外周血微转移可以作为ALNNBC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9.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误配修复基因改变等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FHIT、MLH 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8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1基因表达。结果 FHIT、MLH 1基因在 84例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8.81%和 92 .86%。FHIT基因水平低或不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与MLH 1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演化和进展 ,是结直肠癌的 1个候选抑癌基因 ;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1基因表达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