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P21(WAF1)、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EGFR)表达与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31例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P21(WAF1)、TGF-α、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21(WAF1)、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相关(P<0.05)。TGF-α、EGFR共同表达在有无神经浸润转移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WAF1)的低表达、EGFR的过量表达,TGF-α/EGFR自分泌环可能在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头后面的神经分布,探讨胰头癌沿神经浸润转移的解剖学基础,为临床上清除由于胰头癌神经浸润转移所致的残留癌以及胰源性疼痛止痛术等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测了30具成人尸体胰头后面神经分支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果:(1)胰头后面的神经分支主要来源于右腹腔神经节(27例)、腹腔丛右侧半(20例)和肝丛(16例),少数发自肠系膜上丛(14例)。(2)胰头后面神经分布形式以成丛型.即“胰头丛”占多数(24例),仅有6例为不成丛型。(3)“胰共丛”的位置较恒定,肾贴于胰头后面,邻接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的末段。胰头后面神经分支进入胰头后面腺体的部位以右上、下象限为主(分别有21例和26例),其次为左下象限(14例),而左上象限最少(3例)。结论:胰头后面的神经分布丰富,其来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为胰头癌神经浸润转移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提供了可能,也是导致中、晚期胰腺癌剧烈疼痛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狭窄程度和分叉血管曲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分叉血管曲率半径和 LAD 分支狭窄率的理想模型,使用流固耦合(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方法评估不同曲率半径和不同狭窄率情况下对血流和壁面剪切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结果 LAD 发生狭窄后,高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 OSI)和高相对滞留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 RRT)区域主要分布于 LAD 分叉脊对侧、弯曲外侧狭窄位置下游近端和弯曲内侧下游远端,并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会扩大其区域与程度;由于曲率半径减小,弯曲内侧中的高 OSI 和 RRT 会向 LAD 下游远端分布,高 RRT 区域面积相对整个血管面积平均降幅能够达到 35. 68% 。 结论 LAD 狭窄的存在会增加狭窄位置下游和 LAD 分叉脊对侧发生继发性狭窄的风险。 曲率降低会促进弯曲内侧斑块的形成与发展,但从整个血管来看,又会细微地降低斑块形成概率。 研究结果可为治疗 LAD 病变与预防继发性狭窄提供方案设计与优化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减轻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与PKC、MMPs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日本大耳兔,♂,分为5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高(2 mg.d 1)、中(1 mg.d 1)、低(0.5 mg.d 1)剂量组均行髂动脉二次损伤造模术,假手术组仅结扎股动脉。一月后取靶血管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指数及狭窄指数;免疫组化检测各靶血管MMP-2、MMP-9、PKC表达。结果经髂动脉二次损伤能成功建立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模型。与模型组相比,随剂量升高,阿托伐他汀各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膜增生指数及狭窄指数显著降低,管腔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此同时,靶血管MMP-2、MMP-9及PKC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轻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KC途径抑制靶血管MMP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孕酮对大鼠脑损伤后COX-2和IL-6表达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按照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孕酮治疗组伤后1、6 h腹腔注射孕酮16 mg/kg。各组于伤后24 h取材。用ELISA法检测COX-2和IL-6含量,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用mNSS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结果孕酮治疗组与脑损伤组比较,COX-2和IL-6表达和脑水肿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孕酮可能通过降低COX-2和IL-6的表达,进而降低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发挥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抑制Akt信号通路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苦参碱对SW480细胞株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检测苦参碱对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苦参碱对SW480细胞中总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苦参碱(0.25,0.5,1.0,1.5,2.0 g·L~(-1))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SW480细胞增殖。作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2,1.08,0.67 g·L~(-1),Hoche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苦参碱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提高,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W480细胞加入苦参碱后,胞内总Akt的含量无显著变化,但p-Akt的生成被显著抑制,凋亡抑制性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诱导SW480细胞凋亡,该药理作用可能与苦参碱对Akt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一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桔霉素衍生物penicitrinol L(1)以及两个已知类似物penidicitrinin B(2)和pennicitrinone A(3)。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此外,化合物1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化合物3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6个城区12 890名18岁以上居民调查,旨在了解成年居民结膜炎症状发生现况及相关知识行为因素.北京市居民2011年结膜炎症状报告率为1.60%,不同城区、年龄、文化、性别和民族的居民组间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状况差、外出回家后不洗手、与他人共用毛巾是居民患结膜炎的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降低结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为常见的中药,是药用经济型与水保生态型植物,享有"国宝一枝花"的美誉。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忍冬花、鹭鸶花、二宝花等,忍冬的名字最初见于《本草纲目》。古人观其藤,生凌冬而不凋,故名忍冬。又因其刚开花时,花蕊和花瓣是白色,过两三日,则颜色变为黄色,新开的花和旧开的花参杂在一起,黄白相间,所以又叫金银花和双花。金银花的藤和花都有药效,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K和E-cadherin在50例结肠恶性肿瘤、25例正常结肠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ILK阳性表达率[66.0%(33/5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24.0%(6/25)](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2.0%(21/50)]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96.0%(24/25)](P0.05);ILK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等有关(P均0.05)。结肠癌组织ILK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 ILK及E-cadherin与结肠癌侵袭、转移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ILK和E-cadherin有助于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