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46篇
  4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R DWI)及增强表现进行调查根据,并根据手术病理对患者的占位性病变的发生发展进行跟踪证实。结果:肝细胞肝癌、转移瘤、胆管细胞癌在MR DWI多见稍高信号,肝囊肿与海绵状血管瘤分别呈现低信号、明显高信号。血管瘤与肝囊肿瘤囊弥散系数比较,P 0. 05,肝囊肿转移弥散系数与其他各项相比,P 0. 05。结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可对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临床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72.
目的研究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患者19例,均进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9例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其中15例为局限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4例为弥漫性。局限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形态、韧带受侵、T1WI信号、T2WI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及关节腔积液与弥漫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无显著差异(P>0.05),边界清晰比例、关节滑膜未增厚比例均显著高于弥漫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P<0.05)。结论MRI检查中,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形态多呈不规则结节状,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MRI可作为临床诊断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73.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II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9—2012—06收治的4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25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05组)固定,23例行肱骨髓内钉(PHN组)固定。结果PHILOS组手术时间为(110_+26)min高于PHN组(78±12)min,PHILOS组术中出血量为(96±15)ml高于PHN组(52±10)ml,PHILOS组骨折愈合为(15±4)周,高于PHN组(10±2)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HN组的外展前屈功能稍差。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在治疗NeerII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肱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创伤更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74.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云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08年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培训班于10月10-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候任主席、美国哈佛大学Peter Black教授,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教育委员会主席、巴西神经外科学会主席A.deSousa教授等9位WFNS委员在培训班上授课。  相似文献   
675.
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从供体肺的保存到移植后再灌注造成严重的移植损伤是造成肺移植术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肺容易造成病理损伤,所以任何造成肺泡血氧交换和肺血管循环障碍均会导致肺缺血,在长达几小时的肺移植过程中,由于肺通气血流障碍而造成严重的肺缺血是不可避免的.而单个器官血液供需失衡会导致严重的组织缺氧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后续再灌注又进一步增强了激活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细胞死亡程序,这些途径均对肺移植病人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而研究和探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免疫途径及其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6.
目的探讨3 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40例DAI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及SWI,对所得数据在工作站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统计。结果在40例DAI患者中,磁共振常规序列共发现36个出血灶,在DWI上共发现44个出血灶,在SWI上共发现376个出血灶,GCS评分13~15分25例,9~12分11例,≤8分4例,GCS评分较低者其出血灶数较多,且出血灶范围较大者其GCS评分亦较低。结论在DAI患者中,SWI能较常规序列及DWI上显示更多脑内微小出血灶,GCS评分高低与出血灶数目多少及大小有明显相关性。SWI可为临床早期诊断DAI和在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评估预后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77.
目的测定成人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患者和正常健康成人关节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transform growth factor-beta,TGF-β)在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和健康人关节软骨细胞总RNA,逆转录得到cDNA;设计针对TGF-β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RT-PCR技术检测该目的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差异。结果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关节软骨细胞TGF-βmRNA表达低于健康成人。经统计学分析(t=11.173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中TGF-β基因的表达低于健康成人,为进一步探讨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8.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2只,接受永久性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术。术后3 d,将造模成功的小鼠32只随机分为标准饲养组(n=16)和丰富环境组(n=16)。另选8只小鼠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标准饲养组置于标准环境中饲养,丰富环境组置于丰富环境中饲养。21 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区Bcl-2和Bax蛋白水平。结果与标准饲养组相比,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停留距离和穿过原有平台次数增加(P<0.05);Bcl-2水平升高(P<0.05),Bax水平降低(P<0.05)。结论丰富环境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可能与抵制海马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79.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明显的维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材料:选用清洁级出生3周SD幼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5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3-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两组大鼠均建立L4,5神经根高位离断动物模型,并将近侧神经残端与硅胶管吻接。根据分组,胶管内分别注入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60mg/L)或生理盐水各20μL,凡士林封固硅胶管两端。②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材,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鼠损伤侧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30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营养因子组神经新生轴突沿硅胶管生长,长度达1cm;对照组新生轴突较细少,长度约0.8cm。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营养因子组背根节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神经元丢失不明显,存活率是91.8%,对照组背根节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元大量丢失,存活率是58.6%,营养因子组神经元存活率较对照组高33.2%(P<0.01)。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对照组背根节神经元的直径和面积显著低于营养因子组和正常侧犤(21.8±1.4)μm,(373.1±50.9)μm2比(24.8±1.1)μm,(482.8±42.2)μm2和(24.5±1.3)μm,(471.5±51.4)μm2,P<0.01犦,而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直径和面积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680.
背景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没有完全阐明.目的建立兔慢性颈脊髓腹侧压迫模型,探讨脊髓慢性压迫后的病理和电生理的改变.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4在南通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龄健康中国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54只.方法经颈前入路C5椎体置入钛合金螺钉,进行渐进性加压,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组织学检查.②电生理检查.次要结局神经功能评分.结果48只白兔进入结果分析,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42只.实验组有31只出现脊髓病症状,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其他11只无脊髓病症状评分为4分.正常对照组动物、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动物和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动物的CSEP N1波潜伏期分别为(9.11±1.61),(11.36±2.17),(17.55±3.73)ms.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N1波,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模型可模拟临床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过程.脊髓压迫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CSEP N1波潜伏期也越延长.脊髓的病理损害也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