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46篇
  4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改良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或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18例,其中男51例,女67例,年龄61~88岁,平均73岁。Evans分型III型54例,IV型43例,V型21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PFNA组)和B组(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骨折愈合及Harris、Parker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进行6~24个月[平均(13.27±5.4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透视次数(5.63±2.1)次,大于B组(2.21±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下床负重时间:A组(18.1±4.2)天,早于B组(35.4±7.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3例肢体短缩、2例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B组无髋内翻、肢体短缩、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Harris、Parker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良率为70.5%,B组优良率为9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达到粉碎骨折近端两侧皮质内固定,对抗旋转力、张应力、剪切力、拔出力,骨量丢失少,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少,并发症较少,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康复,适应证广,应用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2.
椎间盘还纳治疗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自行研制的便携式电动椎间盘还纳治疗机及其应用效果。该器械功能多,作用力立体化、同步化、定量控制,高度集中,具有体积小,节约能源,操作、携带方便,适应症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骨纵形骨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应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骨纵形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C形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8~57岁,平均30.2岁。其中17例行骨盆前环固定,闭合复位耻骨支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9例,耻骨联合分离经皮拉力螺钉固定2例,耻骨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经皮拉力螺钉固定1例,耻骨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5例。结果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5min。术后住院时问3~12d,平均6.5d。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8.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6例,轻度疼痛3例;18例均恢复原工作,1例术后再移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发生医源性S1神经损伤。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问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44.
发挥生理学CAI教学优势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实验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学CAI实验教学具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直观、生动,分析结果科学,实验效率高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理论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实验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基于CT灌注成像参数构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263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将其分为无出血转化组(n=207)和出血转化组(n=5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CT灌注成像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中的“rms”程序包构建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及校准曲线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准确性。结果 无出血转化组与出血转化组脑梗死面积、达峰时间(TTP)、血流峰值时间(Tmax)、表面渗透性(PS)、相对表面渗透性(r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面积、TTP、Tmax、PS、rPS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46.
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对神经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具有荧光性质稳定、对生物体无毒性作用、检测时不需底物的特点,在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蛋白定位的研究上优于其他报告基因,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骨关节炎(OA)的免疫机制,挖掘其潜在干预中药。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OA滑膜组织相关基因探针,以正常人群滑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R软件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相关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网络互作(PPI)分析,并筛选核心靶基因,通过CIBERSORT反卷法计算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相关性,采用COREMINE数据库对显著富集的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及核心靶基因进行中药预测。结果:共筛选出716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82个,下调基因334个;差异基因PPI涉及IL-6、CXCL8、JUN、VEGFA、IL-1β、MMP9、ITGB2、FOS、APOB、CXCL12 10个核心靶基因;GO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与免疫炎症反应关系最为密切;免疫细胞浸润矩阵分析显示,浆细胞、M0型巨噬细胞和未活化的肥大细胞在OA滑膜组织中含量较高,而未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在OA滑膜组织中含量降低;免疫细胞间相关性分析显示,OA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呈正相关,而未活化的肥大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呈负相关。COREMINE预测发现,青风...  相似文献   
48.
对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右侧卵巢囊肿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2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20a前曾行输卵管结扎手术,已绝经2a。入院后积极完善常规检查,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右侧附件区可见一4.6cm×3.9cm囊性肿块,其内透声差,并可见数条稍强回声光带,CDFI显示光带上可见彩点,频谱为静脉血供;盆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最大液平段4.2cm;血常规示:WBC3.6×10^9/L,粒细胞百分率39%,淋巴细胞百分率54.8%,诊断为右侧卵巢囊肿经妇科会诊后转科。行妇科检查发现右侧附件可触及5cm×4cm×3cm包块,稍活动,压痛(±),并行白带常规检查示“WBC(++)”。  相似文献   
49.
患者,女,67岁,因腹部包块,伴腹胀一年。体检:腹部明显隆起,尤以右侧为著,肿物约30cm×25cm,质软,表面光滑,不活动,无明显压痛。CT扫描:肝区平面见一巨大的囊性肿物影向下突入盆腔(附图),边界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大小35cm×25cm×12cm,CT值为7—17Hu,腹腔内及腹膜后脏器受压向后移位,腹膜后及肠系膜未见肿大的淋巴结;CT诊断:肝巨大囊性  相似文献   
50.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模型的电生理及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没有完全阐明。目的:建立兔慢性颈脊髓腹侧压迫模型,探讨脊髓慢性压迫后的病理和电生理的改变。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4在南通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龄健康中国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54只。方法:经颈前入路Cs椎体置入钛合金螺钉.进行渐进性加压,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组织学检查。②电生理检查。次要结局:神经功能评分。结果:48只白兔进入结果分析,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42只:实验组有31只出现脊髓病症状,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其他11只无脊髓病症状评分为4分。正常对照组动物、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动物和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动物的CSEP N1波潜伏期分别为(9.11&;#177;1.61),(11.36&;#177;2.17),(17.55&;#177;3.73)ms。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N1波,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本模型可模拟临床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过程。脊髓压迫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CSEPN,波潜伏期也越延长。脊髓的病理损害也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