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杨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40-141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即A组与B组,各有患者40例,分别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传统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中,A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更短,且疗效较之B组显著更优(P 〈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愈合更快,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32.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在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检验科完成。选择2005-02/03在青岛海慈医疗集团骨科住院的无其他疾患的骨折患者3例,年龄30~50岁,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取其髂骨松质骨,剪碎,Ⅳ型胶原酶消化后,将骨片贴于25cm2培养瓶,加入MEM培养液约15d后,可见细胞游出,约25d达汇片,胰酶消化,按1×106个细胞接种培养后第2天,换含1g/LBSAMEM培养液继续培养24h后,加入10ng/L转化生长因子β干预培养0,3,6,12,24h,或在转化生长因子β作用峰值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5,10,25ng/L)干预,抽提总RNA,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Northernblot法检测干预后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与0ng/L对照组相比,5,10和25ng/L转化生长因子β干预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10ng/L转化生长因子β干预6h时转化生长因子β上调作用达高峰(P<0.01),然后下降,至24h时转化生长因子β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上调作用基本消失(P>0.05)。②Northern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与0ng/L对照组相比,10和25ng/L转化生长因子β干预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10ng/L转化生长因子β干预6h时转化生长因子β上调作用达高峰(P<0.01),然后下降,至24h时转化生长因子β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上调作用基本消失(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可呈剂量依赖性上调人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34.
目的调查西双版纳傣族、基诺族、哈尼族的ABO血型分布特点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情况。方法利用四氮唑蓝纸片法或G6PD/6PGD比值法对西双版纳傣族1 844人,哈尼族317人,基诺族880人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利用ABO血型试剂盒对傣族1 674人,哈尼族175人,基诺族1 060人进行ABO血型测定。结果傣族、基诺族、哈尼族ABO血型分布特征均为OBAAB,基因频率为rqp,民族指数分别为0.74、0.76、0.49。傣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为8.79%(162/1 844),男性发生率为13.59%(95/699),女性发生率为5.85%(67/1 145),傣族的男、女性G6PD缺乏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诺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为4.66%(41/880),男性发生率为4.86%(18/370),女性发生率为4.51%(23/510);哈尼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为0(0/317)。G6PD基因频率傣族(0.135 9)基诺族(0.048 6)。结论西双版纳傣族、基诺族、哈尼族的ABO血型分布一致,G6PD缺陷在傣族人群中高发,该调查研究为西双版纳州地区G6PD缺乏症遗传咨询、疟疾防治、少数民族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35.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C检测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住的54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产科同期分娩的2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清CysC、BUN、SCr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各组新生儿血清TBiL、CysC、BUN、SCr的水平及CysC、BUN、SCr与TBiL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新生儿的血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的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sC与TBiL呈正相关,BUN、SCr与TBiL无相关性。结论血胱抑素C水平检测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价值优于BUN和SCr,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36.
西藏自治区地处高原,环境恶劣,干部组成来源复杂、流动性大。目前自治区干部保健专业人才不足,专职保健部门不健全,身心健康档案管理薄弱,加之部分干部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保健工作政治站位,健全各级专职保健职能部门,加强规范化建设、经费投入、专业人才培养,定期对干部进行身心状况评估,同时建立统一工作平台加强干部心理及身体状况档案管理,加快区内外医疗"绿色通道"就医制度建设,才能切实提高西藏自治区干部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837.
目的分析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策略,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两所三甲医院手术室103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和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结果 2 057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03人,发生率为5.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无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认知、医院防护管理较差以及学历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8.
心房颤动(房颤)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富挑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对房颤认识的不断加深、分级诊疗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资源不断下沉,三级综合医院主动协同社区医院开展房颤综合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医联体建设中的一个探索热点。高血压是房颤的高危因素,卒中是高血压和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房颤作为高危慢性病在整个心血管事件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基于社区医院对高血压管理的同时,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开展高血压-房颤-卒中系列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享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同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医院,通过全专联合的方式,动态匹配房颤综合管理要素,并对其协同路径进行探索与思考,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医生对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房颤知识的线上、线下精准培训,社区签约居民主题宣教和义诊,“医院-社区”转诊路径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三级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对房颤综合管理的实践经验,旨在为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社区医院房颤综合管理协同模式及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实证病例探索与思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39.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艾灸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肌肉注射法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将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局部取穴组、艾灸远端取穴组及抓握组共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及抗抓握组外,其他组造模,分别行艾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大鼠第2、3对乳头直径;取下丘脑和第2对左侧乳腺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下丘脑GnRH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ERα、ERβ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抓握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增大,下丘脑GnRH mRNA、乳腺ERα和ERβ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局部取穴组和艾灸远端取穴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减小、下丘脑GnRH mRNA和乳腺ERα表达均下降,ERβ表达均增高(P0.05);与艾灸局部取穴组比较,艾灸远端取穴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减小、下丘脑GnRH mRNA和乳腺ERα表达下降,ERβ表达增高(P0.05)。结论艾灸能够显著减小增生组织体积、下调乳腺增生症大鼠下丘脑GnRH mRNA和乳腺ERα表达,上调ERβ表达,这可能是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机制之一;在上述效应上,艾灸远端取穴具有优于艾灸近端取穴的优势。  相似文献   
840.
目的 探究红景天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极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加入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连续培养5 d诱导为破骨细胞。设置对照组(培养基不含红景天苷)和实验组(培养基中红景天苷剂量分别为15、30、60 mg/L),通过TRAP染色对比诱导分化结果,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破骨细胞F-Actin环形成和破骨细胞钙化情况,通过q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组织蛋白酶K(CK)、整合素β3(Integrin β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MP-9和c-Sr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F-Actin环形成减少,而破骨细胞茜素红染色显著加深,钙化加重(均P<0.05),且随着红景天苷剂量的升高,变化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30和60 mg/L SAL组MMP-9、c-Src、CK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同时各实验组MMP-9及c-Sr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红景天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极化和骨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和c-Sr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