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鼻康喷雾剂对小鼠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以照射法造模,给予中药鼻康喷雾剂灌胃,应用酵母菌红细胞花环实验法测定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RBC-C3bRR花环率为(11.1±2.3505),RBC-ICR花环率为(8.7±1.0814)]比较,鼻康喷雾剂大剂量组[RBC-C3bRR花环率(...  相似文献   
82.
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证实为SMAS的23例患者(SMAS组),随机选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25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及DCUS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SMA-AO)夹角,夹角处及夹角前十二指肠内径(D夹及D前),计算D前/D夹,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DCUS能清楚显示SMA-AO.与对照组相比,SMAS组SMA-AO夹角及D夹减小,D前及D前/D夹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以SMA-AO夹角<15°、D夹<10 mm、D前>30 mm及D前/D夹>2.7为标准,超声诊断SMAS的正确率分别为73.91%(17/23)、91.30%(21/23)、82.61%(19/23)和100% (23/23).结论 DCUS能够清晰显示SMA-AO的解剖关系,对临床诊断SMAS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溃疡性结肠炎(UC)情志致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增高,很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复发或加重,受情志影响非常明显。王新月教授治疗此类UC患者多在分期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由从肝论治入手,调理气血,兼顾脾胃、心、肾,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对克罗恩病大鼠肺与结肠中VI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水溶液+无水乙醇一次灌肠法建立克罗恩病大鼠模型,分别灌胃从肺论治方(黄芪桔梗汤)和从肠论治方(黄芪黄连汤)进行实验性治疗,然后于0周、3周两个时间点测定肺和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结果:0周时,模型组肺VIP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3周时,模型组肺VIP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各治疗组肺VIP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1),但西药组VIP升高较少,与正常组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结肠VIP在0周和3周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3周时结肠VIP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有关,尤其是VIP这一神经肽的分泌失调.中药从肺论治方和从肠论治方均能通过调节VIP分泌,减轻肺及结肠组织的炎性反应,而且从肺论治方在上调肺组织中VIP表达,从而改善肺血管功能,调节肺组织局部血供,促进损伤修复方面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8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小的特点,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振动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的DNA合成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探讨机械振动负荷对维持正常的关节软骨特性的重要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生体制御部门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软骨细胞置于一个振动装置中,在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时间里进行培养。机械振动刺激设定为正弦波、加速度1.4G、振动频率分别为200,300,400,800,1600Hz。振动培养后的3H-TdR和H235SO4的结合物分别被用于检测已标志的DNA和蛋白聚糖合成。结果:经每天8h的间歇振动后,软骨细胞的DNA合成能力,在300Hz的振动培养下,第1,2,3天后细胞内摄取的3H-TdR放射活性分别比非振动组增加108%(P>0.05),113%(P<0.01),118%(P<0.001)。蛋白聚糖的合成在第3,6,9,12,15天检测的放射活性比非振动组增加分别为107%(P>0.05),113%(P<0.05),116%(P<0.001),119%(P<0.05),126%(P<0.01)。在200Hz的振动培养下,DNA合成能力第3天增加119%(P<0.001)。但第1,2天较非振动组减少88%(P>0.05)和94%(P>0.05)。在400,800,1600Hz的振动培养下,3d的检测都较非振动组减少10%~20%。在间歇振动(8h/d)及连续振动(24h/d)刺激下,两组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正弦波的振动负荷可以影响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代谢。适  相似文献   
87.
特禀体质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特禀体质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对自然人群进行调研,重点探讨研究特禀体质特点。结果:特禀体质具有遗传性,出生时父母亲年龄、出生方式、出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以及既往有过疾病对特禀体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作用;特禀体质人群过敏、流涕、鼻塞、喷嚏、哮喘、皮疹、皮肤划痕症等表现较非特禀体质人群出现率高;在子女排行、血型、性格、运动、睡眠等与非特禀体质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导致特禀体质过敏疾病发生的过敏原有药物、食物、金属、物品、气味等;特禀体质人群可以通过食入、接触、吸入、注射等多种方式接触过敏原而产生过敏反应。结论:特禀体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体质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88.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病、血栓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本文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FIB的检测,以了解FIB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利用低频及高频超声探头对439例高危新生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对阳性病例或虽超声未有阳性发现但临床表现可疑者行头颅超声随访或CT/MR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主要类型有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脑室扩张等。结论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能全面反映颅脑病变情况,有利于动态随访观察颅脑疾病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后对睑缘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03/08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的睑缘炎患者48例48眼,根据临床诊断进行分组,其中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组患者16例,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2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睑缘炎组患者10例。单纯给予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收集治疗前后眼表及睑板腺相关参数。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wk后本研究纳入患者整体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结膜充血程度及睑缘充血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其中三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下降,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TBUT)显著增加,结膜充血程度显著降低,且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组和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睑缘充血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对不同类型睑缘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睑缘炎眼部症状,降低葡萄球菌性睑缘炎及脂溢性睑缘炎睑缘充血,改善脂溢性睑缘炎结膜充血程度,提高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