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不同可导致其活性与纯度各异,直接影响组织工程的修复效果。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并验证其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10/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3月龄新西兰白兔2只,由山西畜牧研究所提供。 方法:向含有新鲜骨髓的DMEM培养液中加入等量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间隔8 h将未贴壁细胞转移入新的培养瓶,接种5 d后首次换液,细胞融合率达90%时胰酶消化传代,第1、3、5代细胞用于实验。 主要观察指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标记率。 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等,48 h可见贴壁细胞有伸展现象,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展开,细胞核清晰,首次换液后可见细胞透亮并充分展开,14 d左右可达90%融合。第1、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体呈S型,1~3 d为潜伏期,3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7~8 d为平台期,平均倍增时间为24.22 h。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标记率为93.0%。 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差速贴壁、离心介质选择淋巴细胞分离液、接种5 d首次换液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方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5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不同可导致其活性与纯度各异,直接影响组织工程的修复效果。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并验证其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10/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月龄新西兰白兔2只,由山西畜牧研究所提供。方法:向含有新鲜骨髓的DMEM培养液中加入等量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间隔8h将未贴壁细胞转移入新的培养瓶,接种5d后首次换液,细胞融合率达90%时胰酶消化传代,第1、3、5代细胞用于实验。主要观察指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标记率。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等,48h可见贴壁细胞有伸展现象,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展开,细胞核清晰,首次换液后可见细胞透亮并充分展开,14d左右可达90%融合。第1、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体呈S型,1~3d为潜伏期,3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7~8d为平台期,平均倍增时间为24.22h。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标记率为93.0%。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差速贴擘、离心介质选择淋巴细胞分离液、接种5d首次换液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方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53.
软骨细胞细胞骨架(CSK)由微丝、中间纤维和微管构成,三者组分分别为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和微管蛋白[1-2].纽蛋白属于真核细胞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一种.然而,软骨细胞的肌动蛋白和纽蛋白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对软骨细胞有着怎样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述两种蛋白形态,分析两者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构建慢病毒-SOX9基因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得到用于基因治疗软骨损伤的种子细胞。方法自Gene bank中获得小鼠SOX9的cDNA序列(NM_011448.4),设计两端引物,并在其两端分别引入Xhol和BamHI酶切位点序列,用RT-PCR法扩增出SOX9cDNA,连入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慢病毒-SOX9-EGFP(Lenti-SOX9-EGFP)重组体。通过Real time定量PCR法测定滴度后使用Lenti-SOX9-EGFP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鉴定SOX9在mBMSCs中的表达。结果 PCR(445bp)、DNA测序、Western blotting(83KDr)检测证明Lenti-SOX9-EGFP载体构建成功。经Real time定量PCR法测定的病毒滴度为2×108TU/ml。Lenti-SOX9-EGFP转染mBMSCs 72h后经免疫荧光检测约80%的mBMSCs可表达SOX9。Western blotting也证明了SOX9在经SOX9基因转染的mBMSCs内稳定表达。结论获得了稳定表达SOX9的mBMSCs,为基因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内Ⅰ、Ⅱ、Ⅲ型胶原表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骨性关节炎(OA)关节软骨内Ⅰ、Ⅱ、Ⅲ型胶原进行动态观察. 方法采用兔膝关节伸直位制动的OA动物模型,对不同制动时间动物的右侧股骨内髁关节软骨进行Mankin评分,Ⅰ、Ⅱ、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测定. 结果 OA早期Ⅱ型胶原量增加,但随着OA病变的发展从切线层向深层逐渐丧失.OA关节软骨内无Ⅰ型胶原的分泌,但出现Ⅲ型胶原,其量随着病变发展有呈增加趋势,同时在病变中也受到破坏. 结论 OA关节软骨的胶原类型以Ⅱ型胶原为主,但出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57.
胫骨扭转角异常增大(胫骨外旋)作为髌股关节不稳定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髌股关节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日新月异,胫骨扭转角的测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CT检查虽然已经成为测量的金标准,但是目前仍然缺乏规范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也不尽相同。胫骨扭转角异常增大会影响患者步态及下肢肌力平衡,导致髌股关节不稳定。而胫骨扭转角偏大尚缺乏明确统一的手术指征。若要行胫骨旋转截骨术,应考虑胫骨扭转发生的部位。该文对胫骨扭转角与髌股关节不稳定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BACKGR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medicine and research of radiologic imaging techniques, Blumensaat line (the radio-opaque line at the roof of the intercondylar notch) has been paid increasing attention. Blumensaat line is considered as measurement indexes of knee diseas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Blumensaat line, many surgeons and radiography physicians are trying to diagnose some knee diseases.  相似文献   
59.
邢昱祺  杨自权 《中国骨伤》2024,37(4):429-433
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式在骨科医师中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保守治疗面临着较高的再脱位率,治疗的方式不应再仅局限于膝关节本身,临床医师应加深和更新对保守治疗方式的认识以降低再脱位率。随着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髌股关节疾患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学者提倡手术治疗,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如果没有合并解剖结构的异常,通过修复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来恢复髌骨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流行,二者在短期内均可良好地恢复髌骨稳定,但MPFL重建能使髌骨获得更为长期的稳定性,因而使用更为广泛,但仍需研究进一步证实。当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骨性因素异常时,往往需要联用多种术式进行治疗。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尽善尽美的手术方式,应依据个体化情况做出选择,尽可能地恢复髌骨正常的运动轨迹,维持髌股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并维持膝关节功能。本文对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进展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产生。两对照组损伤区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以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BMSCs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