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7 毫秒
41.
目的观察延迟复苏对犬40%血容量失血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8只,按全身血容量的40%半小时放血完毕。伤后24h开始液体复苏,伤后第二个24h按失血量的3倍给予乳酸林格液,48h后给予生理需要量。记录动物72h死亡率,采集伤前及伤后1、4、24、48、72h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能力、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伤前比较,失血性休克后1、4、24、48、72h各点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较伤前显著降低(均P〈0.05):伤后24h和72h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伤前降低,但24h和72h之间无显著差异。伤后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CD8^+T细胞比例较伤前显著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于伤后1h开始下降,伤后4、24、48、72h均比伤前显著降低(P〈0.05);但复苏前后无显著差别。结论犬40%血容量失血导致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抑制,延迟复苏并不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单核细胞Ia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影响。方法10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作30%m度烧伤,延迟复苏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组和卡巴胆碱治疗组,分别于6h、1、2、3、7、14d时间点处死动物并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la抗原表达率和淋巴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结果大鼠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降低。其中6h、和1d时间点Ia抗原表达率严重降低,2d开始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卡巴胆碱治疗组6h、1、2和3d时间点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与单纯烫伤组比较明显提高(P〈0.01)。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淋巴细胞凋亡率在整个观察期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给予卡巴胆碱后在6h、1、2和3d时间点与单纯烫伤组比较可见凋亡明显下降(P〈0.05)。烧伤延迟复苏后大鼠血浆TNF-α和IL-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应用卡巴胆碱后可见6h、1、2和3d时间点TNFα和IL-6含量与单纯烧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免疫功能障碍。卡巴胆碱可提高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被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和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0、0.005、0.010、0.050、0.100、0.500、1.000μg/ml)LPS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通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及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以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经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被激活,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光镜下核浆比例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表达阳性细胞逐渐减少,α1(I)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多样化,核浆比例增加,核膜变得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增多,微丝微管增加,肌微丝出现。上述变化在LPS浓度为0.100μg/ml时最明显,接近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明成纤维细胞逐渐向增殖表型、合成表型或收缩表型变化。此后,随着LPS浓度继续升高,上述表型标志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均趋向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4.
抗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抗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治愈48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本方主要功效为平肝清胃、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近4年总面积30%的烧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每组12例;常规治疗组根据体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行补液复苏,抗感染以及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配伍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2、5和7天血清中TNF-α、IL-6浓度变化;第7天PLT、PT、TT、FIB、APTT的变化。结果 (1)治疗第1、2和5天,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第5天和第7天,血必净组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第7天,常规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而血必净组和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治疗组PLT和FIB明显低于正常值和血必净组,而血必净组与正常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APTT、PT和TT明显延长,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APTT、PT和TT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0.05),与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的抑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APTT、PT和TT的异常。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异种(猪)皮经甲醛、胰蛋白酶、去污剂TritonX-100处理得到一种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在背部作全层皮呋缺损,使用微粒皮与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异体皮、戊二醛皮及油纱覆盖皮肤缺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表皮层连续、完整,真皮中三大纤维排列有序且无细胞成分,基底膜结构完整。以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为覆盖物的创面愈合效果略差于异体皮覆盖创面的效果,但明显优于戊二醛皮及油纱覆盖刨面的效果。结论: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易于制备,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无细胞真皮支架和失活表皮,有望取代异体皮成为覆盖烧伤刨面的新型敷料。  相似文献   
47.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早期防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严重烧伤患者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MODS)防治效果。方法:1992 ̄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伤后6小时或6小时后开始补液)患者48例,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治疗水采用改进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为:在Swan-Ganz导管监测下快速有效液体复苏的同时,使用山莨菪碱改善肠道血供;应用氧自  相似文献   
48.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12例患者采用低潮气量、低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小时、1、3、7天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 本组行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PaO2和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除1例肺大泡患者出现气胸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是否及时有效复苏分为延迟复苏组和非延迟复苏组,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 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检测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烧伤患者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延迟复苏患者明显低于非延迟复苏患者(P<0.05或P<0.01)。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延迟复苏患者明显高于非延迟复苏患者,伤后7和28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动态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烫伤延迟复苏后大鼠单核细胞表面Ⅰa抗原变化规律及应用胸腺肽α1对单核细胞表面Ⅰa抗原的影响.方法:将10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48只)和胸腺肽α1治疗组(4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它组均造成30%TBSA Ⅲ度烧伤延迟复苏模型.分别于6 h、1 d、2 d、3 d、7 d和14 d处死动物,取血分离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Ⅰa抗原表达率.结果: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Ⅰa抗原表达率降低,其中6 h、和1 d时间点Ⅰa抗原表达率严重降低,3 d、7 d和14 d时间点开始有所恢复,但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均<0.01).给予胸腺肽α1后3 d、7 d和14 d时间点单核细胞Ⅰa抗原表达率与单纯烫伤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障碍.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