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异种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研究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方法 经曲通(Triton)X-100、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后,将其包埋于SD大鼠皮下,于术后1、2、4、6、8、12、16、20和30周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制备的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去细胞成分,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大体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原始形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模糊.组织学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1周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以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逐渐增多,真皮胶原排列逐渐规则、致密。结论 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可在体内作为支架长期存在,并可诱导自身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有序长入。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 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35例危重烧伤患者中,14例因发生吸入性损伤于当地行紧急气管切开术,并随后转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探取痰痂及坏死脱落黏膜,止血,根据黏膜修复程度指导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的时机;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雾化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黏膜修复.结果 气管镜检查见14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3例,重度8例,特重度3例.7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6例于伤后第2周拔管,1例肺部感染严重者于伤后42天拔管.痰培养11例为无细菌生长,3例发现细菌,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探取痰痂3次,避免了窒息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 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越早越好;气管镜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取出痰痂和坏死黏膜,防止气道阻塞,动态观察气管黏膜的修复,指导拔管时机;人工鼻、黏膜修复药物以及各种促排痰措施的综合应用对治疗吸入性损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的深度创面,兼顾功能和外观修复的方法 .方法 23例重度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6.3(17~46)岁,为深Ⅱ~Ⅳ度烧伤,总面积15.7%±13.9%(6%~75%)TBSA,均伴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23例中气管切开14例;伴少尿性肾功能不全1例;面部严重烧伤12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0.5%~3% TBSA;手部严重烧伤20例(计39只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1%~4% TBSA.伤后3天,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行手部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伤后2~3周,行面部剥痂、自体中厚皮分区移植术.结果 所有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皮片成活良好,面部重要器官和手部的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对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用美容和整形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颜面、关节等功能部位的创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介绍选择性脱细胞猪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的研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例深Ⅱ度15%、Ⅲ度25%烧伤患者的右前臂和右小腿,行选择性脱细胞中厚猪皮早期覆盖.戊二醛交联后表皮面黏贴于容器,边缘包埋.在含0.25%胰酶的PBS液中37℃消化2小时,去污剂处理24小时后,漂洗备用.将处理后猪皮应用于1例切削痂自体微粒植皮创面覆盖约2%,大体和光镜观察其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 结果组织学观察见表皮层基本完整,真皮内无细胞.初步临床观察显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的真皮可在创基成活,失活表皮可被宿主自体表皮替代. 结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有望替代现有材料用于大面积烧伤切削痂创面的早期覆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制角质形成细胞-胶原-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组织工程皮肤,观察气-液面培养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角质形成细胞种植在真皮基质胶原面进行气-液面培养和浸没式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比研究两种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膜片bFGF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气-液面培养获得的角质形成细胞层结构与正常皮肤相似,细胞分化良好.单纯浸没式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层较薄,分化较差.气一液面培养获得的细胞膜片bFG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浸没式培养(t=3.825,P<0.01).结论 气-液面培养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复层表皮结构形成,影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6.
烧伤延迟复苏后氧自由基损伤及与内毒素血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7例总面积>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开始补液时间的早晚分为延迟组(18例)和非延迟组(29例),对比观察了血液OFR、SOD、GSHPx、血浆MDA含量和内毒素水平变化及红细胞膜蛋白改变。结果发现:伤后一周内两组患者均有OFR、MDA含量升高及SOD和GSHPx下降,同时RBC膜蛋白损伤加重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延迟组上述改变更明显,其血浆MDA含量与RBC膜蛋白异常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延迟复苏加重机体氧自由基损害,鉴于伤后早期无明显创面感染发生,该机理可能造成了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37.
将66只悉生大鼠分为伤前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和治疗组,采用ESR技术结合传统间接检测手段,观察了伤后8、24、48及72 h心、肝、肾及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OFR)含量变化,同时还对脏器病理形态、动脉血气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氧酶(LDH)、ALT(曾用GPT)、AST(曾用GOT)、BUN和肌酐(Cr)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各脏器均有OFR含量增加,同时均发生了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动脉血气、血清学指标的异常,且延迟组的上述改变明显重于早期组,经抗氧化剂治疗后改善。提示延迟复苏是脏器OFR产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8.
Oxygenfreeradicalinjuryanditsrelationtobacterialandendotoxintranslocationafterdelayedfluidresuscitation:clinicalandexperiment...  相似文献   
39.
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制备及创面移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制备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寻找其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最佳孔间距。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法制备PADM,用激光加工机打孔,制备孔间距为0.8、1.0、1.2、1.5mm的激光微孔PADM。在144只SD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微孔Ⅰ、Ⅱ、Ⅲ、Ⅳ组,依次采用前述4种孔间距的激光微孔 PADM+自体刃厚皮移植;网状组采用网状PADM+自体刃厚皮移植;对照组单纯移植自体刃厚皮。每组24只大鼠。观察移植后2、4、6周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移植物成活率和创面收缩率,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后2、4周,微孔Ⅰ、Ⅱ组移植物成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网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微孔Ⅰ、Ⅱ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网状组(P〈0.05)。移植后4、6周微孔Ⅰ、Ⅱ组创面收缩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移植后6周[(16.0±2.6)%、(15.1±2.4)%]明显低于网状组[(19.3±2.4)%,P〈0.05]。组织学观察见各微孔组上皮化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基底膜结构完整。结论 孔间距为0.8mm或1.0mm的激光微孔PADM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可提高创面修复质量,其中孔间距1.0mm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胞外Ca^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KC)的增殖与分化的调控作用,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HKC体外培养,应用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MTT等方法检测胞外Ca^2+对HK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利用钙通道阻滞剂SK&F 96365来研究其作用的可能途径。结果:Ca^2+为0.5mmol/L时,HKC呈单层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显示HKC呈低分化状态,当Ca^2+为1mmol/L与1.5mmol/L时,细胞在3天后出现复层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K19角蛋白表达减少,Ca^2+为2.0mmol/L时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SK&F 96365可逆转Ca^2+的促增殖与分化作用。结论:胞外Ca^2+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促HKC分化与增殖的作用,并且该作用可以被SK&F 96365所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