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552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32篇
  3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原位矿化的方式制备肺炎链球菌蛋白质的磷酸钙矿化颗粒,并评价其在蛋白酶和热处理后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表达并纯化蛋白野生型溶血素(WT-PLY)和其无溶血活性突变体(ΔA146PLY),在富含Ca~(2+)和PO_4~(3-)的弱碱性溶液(pH=7.5)中进行生物矿化,制备磷酸钙矿化的蛋白颗粒;通过TEM、FESEM、EDS等分析矿化颗粒的大小、形貌及表面成分;通过抗蛋白酶K降解实验、溶血实验等分析矿化疫苗的稳定性;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评估热处理后矿化蛋白疫苗的保护效应。结果:在1 ml矿化体系中含有360μg蛋白、8.8μmol Ca~(2+)、8.8μmol Mg~(2+)和5.28μmol PO_4~(3-)的条件下,均可制备出WT-PLY和ΔA146PLY的矿化颗粒,BCA检测其包封率分别为44.4%和52.2%;矿化颗粒WT-PLY@CaP和ΔA146PLY@CaP在蛋白酶K处理15 min内其抗酶解活性高于其可溶性蛋白;矿化颗粒WT-PLY@CaP在55℃处理5 min和45℃处理60 min后,其溶血活性较其可溶性蛋白高;矿化颗粒ΔA146PLY@CaP在55℃处理5 min和45℃处理60 min后仍保持与未处理蛋白一致的免疫活性。结论:生物矿化有助于提高蛋白稳定性。这为疫苗蛋白及其他蛋白制品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矿化方法。  相似文献   
62.
文题释义: 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悬浮液,制备方程为10Ca(NO3)2+6(NH4)2HPO4+8NH3•H2O=Ca10(PO4)6(OH)2+ 20NH4NO3+6H2O,反应时pH值10左右,反应完成后静置、洗涤,得到pH值8.0-9.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 自组装:是指基本的结构单元(分子、纳米材料、微米或更大尺度的物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自组装过程中,基本结构单元在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的成为一个稳定、外观具有一定规则的结构。 背景:制作类似于天然骨的材料来修复骨缺损,或者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前体及胶原为材料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胶原材料分别浸泡于0.25%戊二醛溶液中0.5 h(A组),24 h(B组),72 h(C组)进行交联反应,D组将胶原浸泡于碳化二亚胺中交联4 h,将交联后的各组胶原浸泡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溶液中7 d,制备类骨质复合材料。分析各组复合材料与天然骨的矿化物物相分析、组成成分及微观结构。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衍射分析:复合材料的非晶象衍射峰稍高于天然骨,各组复合物中非晶象变化不明显;随戊二醛交联时间的延长,材料晶体峰值有增高趋势;碳化二亚胺交联后材料的晶体衍射峰值较戊二醛交联材料稍低;②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与天然骨的组成相似,都是由胶原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其中羟基磷灰石中部分PO43-被CO32-离子取代;不同交联方法对材料无机相改变的影响差别不明显;③扫描电镜:胶原的不同交联方法对所形成晶体的形貌影响不明显:胶原纤维互相缠绕,其上有大量的细针样晶体沉积,聚成团,晶体分布均匀,晶体尺寸是纳米量级;④结果表明,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及胶原为材料可制作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 ORCID: 0000-0003-1620-3673(张雪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i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2(IL-12)及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80 例新生儿 NEC 作为病例组和 65 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80例 NEC 新生儿根据修正 Bell 分期分为Ⅰ期组(31 例),Ⅱ期组(37 例)和Ⅲ期组(12 例)。对照组于出生 3 天后,病例组于治疗前检测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变化。应用 ROC 曲线分析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对新生儿 NEC 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 IL-12(63.80±10.27ng/L vs 20.62±5.83 ng/L)及 IL-17(22.73±6.50 ng/L vs 6.35±2.28 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0,9.572,均 P<0.05)。Ⅲ期血清 IL-12(79.30±14.80 ng/L vs 62.40±9.52 ng/L,51.72±7.40 ng/L)及 IL-17(34.60±9.72 ng/L vs 20.85±6.17 ng/L, 14.20±4.38 ng/L)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05,7.228,均 P<0.05);且Ⅱ期血清 IL-12 及 IL-17 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诊断新生儿 NEC 的最佳截值分别为 48.75ng/L 和 15.60 ng/L,两项联合诊断新生儿 NEC 的曲线下面积(0.902,95%CI:0.845 ~ 0.963)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0.3% 和 83.5%。结论 血清 IL-12 与 IL-17 水平在新生儿 NEC 中明显升高,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两项联合检测对新生儿 NEC 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4.
65.
张雪梅 《医药前沿》2022,(3):114-116
目的:分析采取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指导间歇导尿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PSN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导尿操作及康复指导,研究组则应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指导间歇导尿及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对...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MSH2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700例正常受试者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随访并收集2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和生存资料.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Taqman探针法分别对rs6757310和rs1863332进行基因型检测.用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对疾病复发的体验, 为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支持。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 以目的抽样及理论抽样法, 于2021年10?—12月选取11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和Nvivo 11编码软件对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分类主题提取。结果共归纳出3个主题:患者在疾病知识获取方面认识不足;在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自我控制疾病进展;饮食行为和观念主动或被迫发生改变。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获取方面的引导, 努力增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食充分评估并加以规范引导。  相似文献   
68.
高校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已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的重要生长点和辐射源。为此,分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9.
张雪梅  吴志学 《系统医学》2023,(11):106-109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予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实施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实施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的3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两组患者各项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 予以CHB患者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0.
背景与目的:膜辅助蛋白CD46可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表明,CD46可能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CD46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在线网站分析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CD46表达的差异;2011—2015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未经放化疗的240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时期入院体检的500名健康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评估CD46 rs1970530遗传变异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CD46在HC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46 rs1970530至少携带一个G等位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66,95% CI:0.448~0.990,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G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95% CI:0.478~0.994,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携带一个G等位基因者可降低高年龄组(>60岁)(P=0.048)和男性(P=0.023)人群的HCC发病风险,在女性和低年龄组(≤60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吸烟状态进行分层分析,rs1970530变异与HCC易感性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HCC中CD46基因高表达及CD46 rs1970530遗传变异影响HCC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